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渭南市科协牵线搭桥变“派菜”为“点菜”

  渭南地处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的东大门,也是“北京时间”的发出地。辖2区2市7县和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华山景区管委会,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是陕西第二人口大市,全市共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后,全市核定贫困村501个,贫困人口76749户248580人。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渭南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积极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到2019年底,全市5个贫困县实现摘帽,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减少到15612户2893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4%。
  “从实验室到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做给农民看;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科技推广教会农民干;从推动产业化到走向市场化,企业带动帮着农民赚。”近年来,渭南市科协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农村选拔出的科技特派员,紧扣创新驱动发展主线,扎根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线,成为“三农”政策宣传员、农业科技传播者、创新创业领头雁、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渭南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14个单位,制定下发《渭南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聚焦“3+X”特色产业,围绕苹果、葡萄、设施瓜菜、畜禽养殖等区域主导产业,认定市级自然人科技特派员49名,反向科技特派员18名,市级法人科技特派员6名,组建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6个。指导县级认定科技特派员223名,县级产业技术服务团49个,实现了全市501个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全覆盖。市科协与市扶贫办根据群众和贫困村培训需求,变“派菜”为“点菜”,把全市精准扶贫、脱贫战略部署和科技培训工作相结合,开展“科普点餐”精准扶贫活动。由市县包联部门或建档立卡贫困村点单、市科协牵线搭桥、联系专家派单、科普讲师团接单,及时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科技需求。目前已组建乡镇老科协79个,成立镇村科技学校145个,有62名老科技工作者包联72个贫困村7510名贫困群众。
  2019年,富平县开展春季果园管理技术服务工作,明确技术人员包联任务,培训50场次,落实栽植5000亩;临渭区向阳红果蔬协会开展科普点餐培训150场次,培训群众13000人次,技术辐射3.1万亩。2020年,白水县成立果园春管科技志愿服务队,由西农苹果实验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挂帅,对果农进行全面培训,完成春季修剪19万亩;蒲城县开展酥梨提质增效培训,对酥梨园间伐、土壤提升改造、高接换头等技术进行全面提升,在紫荆街道办、党睦镇等酥梨主产镇建立酥梨提质增效示范园4个,总面积2000亩;澄城县完成了2万亩樱桃春植任务和5万亩春管任务,栽植樱桃2.2万亩,新建钢构塑料大棚500亩;合阳县扎实开展红提葡萄管理服务,在路井镇、新池镇等6个葡萄大镇开展技术培训,争取到县财政300万元的苗木补贴。各县(市、区)科协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相应的精准扶贫培训方案,组建各类专家科技报告团7个,291名专家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开展各类科普报告、科技培训、科普讲座。让“土专家”“土秀才”现身说法,传授经验,这种“农民干给农民看,农民带着农民干”的做法接地气、易推广,更容易获得群众信赖、鼓舞百姓信心。
  同时,渭南市科协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普示范建设,引导科普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解决贫困地区科普设施和科普资源覆盖不足的短板。市县统筹开展农技协转型升级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辐射带动更多农户改变生产观念,通过拓宽科普宣传渠道,高效精准投放农业生产技术、健康生活等相关科普知识,提高贫困人口科学素质。2019年投资19万元支持建设3D打印科普馆、中国酵素城科普馆,争取到白水仓颉中学、澄城县赵庄中学、华州区少华中学农村中学科普馆项目3个,价值90万元。建成省级农业专家服务站12个,用于贫困地区的项目和资金近300万元。支持流动科技馆在富平、澄城、华州巡展。截至目前,十个县的科普大篷车均配备到位,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渭南市科协把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作为科协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以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求我应、民困我帮为宗旨,真抓实干推动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杨海琴)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