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东方童画少儿创意美术商洛体验馆,是在国家创业就业惠民政策前提下,我才决意‘下海’创业的。”商洛东方童画少儿美术学校校长李娜说。
今年37岁的李娜,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她原先就职的单位经常出差,东奔西跑照顾不上孩子。2018年,李娜辞职后投资40余万元,成立了田玉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托传媒公司,她加盟了上海“东方童画”品牌美术教育。
“商州区人社局干部经常上门了解情况,宣传创业扶持各项政策,还帮助我解决了15万元创业贴息贷款。”李娜说,“我们学校目前带动有美术天赋的7名年轻老师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
创业潮涌丹江岸,就业遍布商洛山。
今年以来,商州区紧紧围绕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稳就业工作专班,出台了《稳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脱贫防返贫政策支持措施》,29条稳就业措施和13条就业创业支持政策稳步推进。
据了解,在扶持创业促就业中,商州区建成1个区级和18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82人24.6万元,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32人1995万元,认定劳动密集企业8家,贴息1500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设置便民经营摊位460个,带动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1000余人,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逐步显现。
技能培训:练就上岗“看家本领” 商州区闫村镇安武村贫困户陈秋霞做梦都没有想到,上岗就业来得这么突然。
“一家六口人,公公婆婆在家耕种,丈夫外出打工,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正愁着找个营生,但没有这方面的技能,就参加了免费的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培训班。现在欣源国际酒店客房部上班,每月2000元工资呢。”陈秋霞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上岗就业,须练就“看家本领”。
近年来,商州区人社局持续对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未就业大学生、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创业)培训。陈秋霞就是春节后开展技能培训的学员之一。
商州区科技扶贫培训中心主任马军善表示,培训中心经区人社局批准,3月份为商洛欣源国际酒店定向培训50名员工,进行了酒店服务专业线上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又于8月份,协助欣源国际酒店对另50名员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以工代训工作。
“参训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劳动技能,提升了服务意识,使企业正常生产,员工实现稳定就业。”马军善说。
打造家政品牌,实现带动就业,是商州区人社局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一大举措。商州区制定《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管理十条措施》,按照培训后的就业率,拨付培训补贴资金。以打造“商州家政”劳务品牌为重点,培训家政服务员1660人。
据商州区人社局副局长刘金强介绍,今年已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734人,完成任务的119%;线下技能提升培训4020人,完成任务的100.5%;农民工百日免费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58人,完成任务的107%;新型学徒制培训21人,完成任务的105%;以工代训3200人,完成任务的106.66%,各项培训任务全面完成,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60%以上。
与此同时,商州区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紧扣“免、减、缓、返、补”等类别,减免105家企业失业、工伤保险74.6万元。返还59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资金187.78万元。减免247家企业14012人养老金833.46万元。拨付受疫情影响28家企业稳岗补贴252.4万元。大力开展以工代训,组织48家企业召开以工代训工作推进会,开展在岗职工以工代训3200人。
政策扶持:“放水养鱼”实现共赢 由打工仔到小老板,侯婷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家住商州区腰市镇中乡村八组的侯婷婷,公公患病花去了十多万元,成了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年前,22岁的侯婷婷远赴新疆打拼,在其舅舅的广告公司学会了广告设计;2016年,她毅然返乡创业。
“去年,在区人社局的支持下,我顺利地拿到了15万元创业贷款,感谢人社局给予的大力帮助,让我早日脱贫奔小康。”侯婷婷说。
严格把关,简化流程,上门服务,为群众创业就业当好“店小二”,是商州区人社局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增收的扶贫方略。
放水养鱼,分槽喂马,精准施策。“我们探索出没有就业基础——开展技能培训——建立社区工厂——扶持自主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良性就业扶贫循环体系,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跟踪服务模式,让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商州区人社局局长朱卫锋说,“培育扶贫产业,打造就业扶贫循环体系,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让没有技术的贫困劳动力掌握了就业技能;通过建立社区工厂,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通过扶持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组建劳务产业三级网络,实现就业全覆盖,在商州风生水起。该区成立了1个区级劳务产业信息中心,18个镇级劳务产业服务中心,242个村级劳务工作站,下设建筑业、餐饮业、综合服务等劳务服务队,带动群众1.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937人实现稳定就业。
受疫情影响,商州区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广泛收集各类企业用工信息,建立“用工岗位信息库”,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在商州人社公众号和村级劳务组织微信群,发布用工岗位信息28期,提供岗位5.2万个,根据劳动力就业意愿和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就近归集。出家门到厂门,“点对点”输送28批,1887名农民工赴江苏、浙江、广东、西安等地返岗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659人。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11.8万人,创经济收入12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49749人,均高于去年全年水平。
创业就业:湖平岸阔正当扬帆 今年34岁的王娜妮,原本是杨峪河镇金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如愿地搬进了下赵塬移民搬迁安置新区。盛秦扶贫社区工厂落地建成后,王娜妮又在社区工厂就近就业,真正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在社区工厂就业,不仅上班近,接送孩子也方便了许多,一年下来能挣1.5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谈起现在就业新生活,王娜妮喜不自禁。
毋容置疑,依托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实现就业,是惠企便民的双重红利。商州区对12个300户800人以上易地搬迁点劳动力培训意愿以及就业状况进行摸排调研后,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上兴建就业扶贫基地、社区工厂23家,带动就业1600余人,其中搬迁安置的贫困劳动力546人,实现了300户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点、18个镇办社区工厂全覆盖目标。
有了表演舞台,不能少了技艺。商州区还在3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成立了就业社保服务工作站,开展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1886人,组织在搬迁点举办招聘会5场次。
就业正当时,风劲好扬帆。
“国家的政策真是好,让我找到了好工作。”刘湾街道办事处叶庙村付粉粉,通过以工代训技能培训,学到了企业管理和现代礼仪知识,目前在酒店客房部领班,每月有3000元收入。
针对文化水平低,打工年龄没优势,家庭特殊的人员,商州区建立防返贫保障机制,以就业为增收突破口,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就业覆盖面。
58岁的崔楞子,是杨峪河镇庙坪村贫困户,哥哥失语,女儿上学,三口之家只有一个劳动力。2017年,商州区人社局为其解决公益护林岗,他一边发展菊芋产业,一边看护森林,每月还有500元额外收入。“不是国家政策好,我女儿就上不了大学,现在脱贫了,生活也改善了。”提起这件事,崔楞子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据统计,商州区围绕“未脱贫未就业、零就业家庭、监测户边缘户”三类重点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新增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移民搬迁等公益性岗位1323个,累计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7173个,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形成了贫困群众就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林高宏 吴 翡 本报记者 张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