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这几年变化太大了,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新技术的应用。”这是11月11日记者见到汉滨区第一医院工会主席杨安文时她说的话。她在这里工作20多年,对这里的熟悉程度、对医院的感情远超他人。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红色党旗引领健康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环境、能力、理念”六字方针,深入推进“1785337”和“弯道超车”工程。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老百姓满意率不断攀升。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扶贫),保障90%的病人在区域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8月5日中午12点30分,派驻瀛湖镇卫生院的心内科李瑞主治医师打来电话:“接诊了一位65岁男性患者,胸痛2小时,心电图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将心电图通过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传回区一院,通过远程会诊内科主任医师周嵘指导:“需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转送本院治疗!”在派驻瀛湖卫生院120车辆和急救团队的护送下,一路赶往区一院。另一边胸痛小组成员迅速返回导管室,做好准备工作。12:58院前急救团队准时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进行手术。13:36手术结束,患者重获新生!从就医到手术结束仅仅1小时!赢得抢救时间,打通“生命通道”。这都得益于汉滨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扶贫)项目的开展。在区一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医共体内中心卫生院建分中心,辐射一般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区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建成区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体系。在各分中心派驻120救护车和医疗团队,进一步加强对镇办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老百姓在家门口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依托汉滨区互联网+医疗健康(扶贫)项目,以远程医疗为抓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县级专家的服务,进一步方便老百姓就医,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格局。
11月初,汉滨区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推进会如期召开。“我院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能力,加强与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合作与指导,建立全区急性胸痛、卒中的联动防治体系。”汉滨区第一医院院长张龙涛说。
坚持“科技兴院”,全面提升能力建设,向专业化建设迈进。围绕三个院中院打造学科群,大内科体系和急救中心相继构建完成;以ICU、导管室为依托,充分发挥救脑救心救命实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新生儿ICU、化疗中心以及妇产科、儿科等重点专科建设稳步推进,妇产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等专家工作站相继完成申报,建成了“省癌症防治中心肿瘤专家工作站”;先后建立“中国疝病专科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汉滨区分中心”“西部眼科联盟”“广仁妇产专科联盟”等“国字号”、省级专科联盟10余个。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先后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承办了省、市、区级学术活动20余次。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科研成果取得良好成效,实现了学术发展新突破。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优质团队,提高综合能力。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争取政策,进一步建立完善招引、培养人才长效机制,规范了用人制度。坚持“六好”的用人原则,打造了一支“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以人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业务素质。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了以骨干人才、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为结构的人才管理体系,同时以“师带徒”为突破口,推进人才梯队建设。以对口支援为契机,每年定期邀请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驻院帮扶指导;人才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在医联体单位北京301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西京医院等建立培训基地,全年分批选派职工进修培训,学成回院后将先进的技术在医院实施推广。近年来,先后开展填补汉滨区医疗技术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有20余名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在国家级、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上获奖。
改善环境,提升服务,推进现代医院管理。30000㎡的住院综合楼临江而立,干净、宽敞的病房,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就诊。对整体环境进行全面规划,绿地广场、人才林、地下立体车库、多功能厅、氧气站、文化长廊及旧楼改造等标志工程的实施,医院将呈现出更加温馨亮丽的形象。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各科工作职责任务,进一步优化“就医、管理、服务”流程。投入3800余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打造集“智慧医院”“智能医院”“云医院”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认真落实首诊(问)负责制和“先住院后结算”;院内“一卡通”、全程化导诊和责任护士全流程服务,真正实现“决不让病人跑二回路”。良好的工作、就医环境,使职工们工作舒心,病人就医安心。既满足了患者的服务要求,又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率,让老百姓能享受到更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学化管理让医院实现“弯道超车”。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技能竞赛团体铜奖”“陕西省厂务公开职代会五星级单位”“安康市青年文明号”“安康市医政医管工作先进单位”“安康市健康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安康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技能竞赛团体金奖”等市级以上集体荣誉20余项。
(潘 圣 本报记者 曹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