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陕西大遗址保护三部曲


  大遗址是陕西文物资源保护中,最具有特点和最具有优势的一类文物资源。陕西有10大都城遗址,还有秦始皇陵、西汉帝陵11个,这些遗址是陕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大遗址?陕西在实施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12月2日,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和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魁英,对近年来陕西文物保护工作向记者作了介绍,并解答大遗址保护的三部曲。
  26项考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介绍,陕西在全国率先编制了《陕西省文物保护总体规划》《陕西省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并创新编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等,以确保陕西文物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文物保护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投入54亿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335项,完成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254处,修复可移动文物2.4万余件(组)。也完成了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对长征、抗战和石窟寺、秦岭地区、黄河沿线等文物进行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文物家底。”罗文利介绍说,省文物局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为契机,全面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石峁遗址和西汉、唐代帝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共42处;建成国家重点科研基地5个,开展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项目100余个,共有45个项目获奖。
  同时,在推进“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周、秦、汉、唐都城和帝王陵开展的考古研究,为大遗址保护利用奠定基础。5年来,开展主动考古项目103项、配合基本建设项目540余项,发掘古遗址、古墓葬1.6万余处(座)、出土文物4万余件(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30年来,陕西有26项入选,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有11项入选,近3年连续每年2项入选。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居全国第一
  “从‘十二五’开始,我们就已经规划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当时提出了‘四个结合’和‘五种运作模式’理念。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有国家的支持,如今我省大遗址保护已经进步到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层面,从遗址保护到遗址公园,再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是大遗址保护的三部曲。”周魁英介绍说。
  截至2020年6月底,陕西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325座,博物馆体系日趋完善。这个成果的取得,正是基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下,陕西提出的建设陕西文化遗址公园概念。目前,陕西已经正式授牌25个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4个、立项8个,总数居全国第一。值得一提的还有,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改扩建提升项目顺利推进;陕西考古博物馆、秦陵铜车马博物馆主体即将完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陕西科技大学中国轻工业博物馆、陕西体育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先后建成开放等。
  “我省大遗址面积大、价值高、很重要,在具体保护方面,这几年省文物局特别加强了大遗址内涵和价值阐释工作,把遗址研究透了才能讲好大遗址背后的故事,有故事了才能谈得上利用展示。”周魁英说,“我们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平台上,已经创新出了新模式,把考古遗址公园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与当地艺术创作结合起来,搞成艺术周。同时,把大遗址保护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技术、AR、VR技术,把平常一片田地、一片荒野下面埋藏的大遗址通过虚拟技术展示出来,让大家知道它承载了什么价值。实际上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与互联网、AR、VR结合,也是大遗址保护的一个发展方向。”
  保护大遗址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陕西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比如,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带动了西安市北郊的发展,兵马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带动了西安市、临潼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下一步,陕西还要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旅游、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把大遗址承载的文化价值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出来,促进陕西文化旅游大发展。 
  

(本报记者 周 励)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