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86米:作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中国和尼泊尔在12月8日联合公布。
自然资源部权威人士表示,同上一次珠峰测量结果相比,此次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相隔15年,科技世界换了人间,这次珠峰测高相比上次精度大幅提高。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主要原因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计算,国产仪器担纲高程测量,国产重力仪首次登顶实测峰顶重力值,同时融入国产航空重力仪测量数据,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等。
还有,通过航空遥感、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得到的数据都引入进来,对观测结果进行验证。珠峰高程测量属于一次综合测绘技术运用,对珠峰的冰川、实景三维也进行了研究,这在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此次测量中,我国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利用通信专网和北斗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高寒高海拔环境下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信号同时接收、实时解析和质量预评估。”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向记者介绍说。
北斗与GPS数据融合有效地提升了峰顶大地高精度和可靠性;北斗同GPS大地高成果一致性较好,精度均为±2.0cm。同时,中尼首次联合构建珠峰地区全球高程基准,峰顶大地水准面差距仅相差7.2cm,成果符合性好。“我们这一次珠峰高程测量的精度,可以说在历史上是最好的。”党亚民自信地说。
珠峰测高的精度,最主要的就是“从头到脚”的起算面。这一次通过航空重力测量,精度提高到5厘米,上一次是15厘米左右,提高了三倍。“这一项就提高了10厘米精度,所以说这一次精度非常高。”党亚民说。
高精度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比如,这一次测量,测绘队员在峰顶观测时间比较长,约比过去观测时间延长了一倍。上一次在珠峰峰顶用GNSS测雪面高,精度约几厘米,这次为1到2个厘米,也提高很多。
此次珠峰观测,我国也是首次把航空重力引入到珠峰测量,在珠峰地区观测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航空重力,精度比世界最高水平还要好,保证了珠峰海拔起算面精度大幅提升。
为什么完成珠峰测高半年后才公布数据?“我们采集到各类数据多达1TB,有这么多数据要处理,所以需要耗费超过半年时间,才能发布最终的珠峰高度。”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对记者解释说。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从6月中旬拿到所有外延数据,8月中旬加上航空重力数据,将之与地面数据融合;然后与尼泊尔数据进行比对,到10月中旬,整个结果验收。
这些数据成果,在为珠峰高程精确测定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为珠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调查、地壳运动监测、地形测绘、基础建设等提供重要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做好全国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维护与更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测绘保障。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以及国产仪器装备,是对我国测绘科技水平的检验,彰显了我国综合实力与测绘技术进步。
作为世界上最高峰和最年轻的山峰之一,珠峰造山运动仍在持续。由于印度板块“钻”到欧亚板块底下,喜马拉雅山不断隆升。“处于碰撞前沿的珠峰整体向长春或北京方向每年移动约3厘米,10年是30厘米,100年就是3米;在垂直运动方向,珠峰整个地区每年隆升4毫米左右。”党亚民说,“珠峰需要进行定期测量,理论上10到15年重测一次比较理想。”
郭春喜对记者解析,珠峰高程受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等因素影响。珠峰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挤压影响,不断隆起。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距今已过去15年,这期间珠峰高程一直在发生长期性与随机性变化。从总体趋势上来看,珠峰是在长起来的,但“长高”的速度并不快;珠峰垂直运动要远远小于水平运动,“横向比纵向要长得快”。
(新华社)
珠峰最新“身高”怎么算出来的? 12月8日,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公布:8848.86米。这一数据是怎么得来的?
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珠峰高程测量数据计算总负责人郭春喜告诉中新社记者,在测量人员登顶珠峰测量、收集数据后,46名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像给孩子量身高一样,要给珠峰这个“大个子”量身高,首先要确定哪里是量测的起始面。所谓的珠峰高程是指珠峰基于平均海水面的高度。
郭春喜表示,中国国家高程基准大致以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为准,而尼泊尔则以印度洋的海平面为基准,两者有差异。考虑到这些差异,中尼此番联合构建了珠峰地区全球高程基准,相当于“用同一把尺子给珠峰量身高”。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