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来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问题,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作为一种以道德规范和乡规民约等手段进行的乡村治理方式,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针对当前乡村德治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道德引领和凝心聚力的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政治核心,是实施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国家权力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是领导群众进行村民自治的核心力量,是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充分发挥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要在自治和法治的基础上,把培育良好的家风、乡风、淳朴的民风当作德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到是干部。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公平、公正地处理农村各项事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身示范,才能有效的推进乡村治理工作。
二、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体系。 乡村德治的重要资源,来自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几千年以来,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成的民间习俗、村规民约等传统道德规则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而这些传统的道德规则是维系农村社会秩序的根本法则,它没有强制力却有着较强的生命力。人们都能自觉遵守它。借助于这些传统规则,就能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原有的道德规范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但农民仍然受传统道德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孝道、仁义、诚信,这是德治重要的文化资源。加强道德建设,要善于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并要注意传统道德伦理与新时代道德意识的冲突,引导群众树立新时代的道德观,培养新时代的道德观念。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意识形态复杂多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向现代文明的农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农村社会的伦理必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需要及时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强化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乡村,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并引导村民自觉实践,使之成为民众的行为习惯,并一以贯之。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融入乡村德治中,实现乡村善治。
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 郭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