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苹果看中国,中国苹果看陕西。全世界每7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每3杯苹果汁中就有1杯来自陕西。我省是全国最大的苹果产区,具有适宜苹果生长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近年来,已迈入快车道的陕西苹果产业发展,既面临着外地苹果的竞争压力,也存在一些短板亟待突破。12月23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委员、相关厅局负责人、陕西苹果产业从业者围绕“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全面推进苹果传统市场转型升级 今年9月至10月,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合省农工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陕果集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赴山东、辽宁、甘肃3省和渭南、延安、铜川、宝鸡4市的16个县(区)、57个现代果业示范园、合作社以及果品加工、储藏和销售企业考察调研。
2019年我省苹果种植面积921.9万亩,产量1135.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917亿元,苹果浓缩汁年产量35万吨,出口14.76万吨,货值11.46亿元,分别占全国的57.14%、37.85%、39.29%,在全国和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全省累计有约200万农户、近1000万人镶嵌在苹果产业链上,56个国定贫困县中26个是苹果基地县,人均年收入仅苹果一项就超过1.2万元。不仅如此,全省共有涉果农业院校6所,各类果树试验站43个,其中苹果试验站19个,果业科研机构20个。
不过,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在多地调研发现,我省苹果产业还存在结构不优、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缓慢、产业后整理水平不高、品牌综合实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等短板。
“全省注册苹果类商标343个,但缺乏真正叫得响、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名牌,区域公用品牌中最知名的‘洛川苹果’品牌影响力与‘烟台苹果’还有差距。”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呼燕提到,我省果业科技支撑虽然有一定实力,但是科技优势发挥不充分、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基层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制约了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市场上盗用“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品牌的现象时有发生,品牌保护压力大,基层技术人员短缺,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突出,品牌效益与我省果业规模不相称,“大商品、小品牌”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弱的现象亟待破解。
全省目前苹果分选仍以人工和初级机械分选为主,4.0分选线使用率也仅为30%,大部分没有实现智能化品质检测。果品储藏能力不足,仅占苹果总产量的37%,其中气调储藏占比约为10%,而辽宁省总储藏能力超过96%、气调储藏能力超过48%,我省远不能满足需求。果品营销组织化程度不高,一、二、三产业关联度薄弱,果业文化、果业金融、果业物流等缺乏支撑,综合效益不高。专家建议,要把苹果产业发展与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坚持高质量发展,以苹果产业集群建设为契机,科学编制我省“十四五”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苹果示范园的“样板”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伐老建新、高接换头、间伐和示范园创建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老旧果园更新改造。全面推进苹果传统市场转型升级,提升苹果全产业链关联度,构建一产提质、二产增值、三产增效融合发展的完整体系,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基层苹果专业技术人才总体规划,改变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和中高级人才比例偏低的现状。
◆品牌给力苹果才能卖得好 提起苹果,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说:“陕西苹果户户均果园11.3亩、户均拥有2.8个果园,规模小、组织体系碎片化。因此,适度扩大苹果户规模是解决产业技术进步缓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当前,农产品已进入品种、品质、品牌竞争的新时代,品种作为物化的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起关键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苹果专家赵政阳认为,陕西苹果品种单一、结构雷同,“富士苹果一统天下”形成的“同质化”竞争,已成为“提质增效”的瓶颈。为此,赵政阳建议,设立省苹果育种专项基金,保证我省苹果品种选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尽快启动苹果良种示范工程。在苹果主产区,分生态类型区建立稳定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基地),开展新优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在消费者心目中,品牌化的农产品代表了信赖、放心和高品质。因此,陕西苹果要在品牌化方面“下功夫”。渭南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王小平建议:“加快区域协作,整合地域品牌,统一商品标识、统一实施运作,打造陕西苹果公用品牌。支持企业申请创建自有品牌,提供特色化产品、个性化渠道,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体化的品牌格局。依托‘一带一路’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陕西苹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冷链贮运是果品保值增值的关键,目前我省果品冷藏能力与产业规模不匹配,大型冷链设施不足。陕西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建国认为,企业品牌是优质水果质量、信誉的重要保障,陕西水果要真正占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十分重要。他建议省、市科学部署,培育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大力推广品牌产品,促进陕西水果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