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陈藩传》中提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最基本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点决定着一个人将来成就的高低。“劳动最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很多教育者重智育轻德育,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
“便池的边沿还有污点,用刷子刷干净”“水池上面镜子有水渍,用纸再擦一下……”清晨,负责清扫任务的卫生小管家,一边干活一边检查指导着。
要从家庭自主劳动开启劳育。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阵地,很多学校积极争取家长配合,把家务劳动列入家庭作业,引导学生从自主管理衣食住行做起,逐渐过渡到主动参与其他家务劳动。学校设计了专门的家庭劳动汇报单,学生在每周的班级劳动体验汇报会上进行交流展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来取长补短。
伴随着起床铃声,宿舍内的学生开始了清晨的洗漱和内务整理。经过教师指导和以老带新,这些七八岁的小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床褥整理规整,洗漱用品摆放有序,地面擦得一尘不染,等学生都离开宿舍后,卫生自主管理社团的学生对寝室进行逐个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待晚上学生回到宿舍后再给予指导。
校园内没有一个专职保洁员,卫生工作全部交由学生实行精细化管理,每个位置都安排专门学生负责,在班级内部也是如此。每逢大雪过后,操场上都会活跃起来,学生带着器具和老师一起除雪……
建设种植园是学校劳动教育的一大特色。如果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片田地,由师生自主选择种植种类,春天大家一起犁地翻土、播撒种子;夏天除草施肥,学生在休息时间来到田地见证种子的发芽与成长;秋天到来时,师生一起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筐筐瓜果蔬菜是大家汗水的结晶,品尝起来自然格外香甜。
要多组织走向社会的劳动研学。学校定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田间、社区,走进工厂、大自然,开展劳动研学和社会体验活动。科技展览馆丰富有趣的科技活动、自然景区的秀美风光,为学生带来发自内心的欢乐。社会研学使学生身体动起来、头脑活起来,视野更开阔、动手能力更强。
一系列的劳动教育将为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等方面带来显著变化,从最初的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到现在对劳动充满热情,并愉悦地参与劳动,每个学生都变成了快乐的劳动者,用双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学校教育也真正实现了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标。
一个人平时不从事家务劳动的锻炼,不具有基本的生存劳动能力,就无法拥有幸福的人生,无法为社会作贡献。以课程为载体,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巧。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研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视野,打开学生胸怀,让他们认识到广阔天地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勇于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孙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