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0年陕西重大科技成果





  2020年,陕西在基础研究、航空航天、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这些成就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提升三秦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保障,现盘点如下。
  为北斗实现全球组网贡献陕西科技力量
  6月,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与其它已经在轨的29颗北斗三号卫星完成组网,全面建成了如今已经投入使用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建设以来,西安分院和航天六院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分别提供了三分之二卫星的全部有效载荷-火箭的全部动力和卫星入轨动力。不仅如此,西安分院北斗三号团队还承担了全球短报文通信、搜救等增量载荷研制工作,为北斗实现全球组网贡献了重要的陕西科技力量。
  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电视直播
  11月,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
  在此次任务中,西安光机所两个科研团队参与其中,成功助力“奋斗者”号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并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电视直播。
  同时,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全海深超高清摄像机、3D摄像机、全海深小型高清相机等设备工作正常、性能稳定,为此次万米海底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
  为火星探测之旅保驾护航
  7月,海南文昌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上,共配置了30台来自航天六院的四型发动机,分别是8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2台9吨级膨胀循环发动机和18台作为辅助动力的姿控发动机。这30台发动机,为火箭上升提供了千吨动力,确保火箭顺利升空。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都配置了航天六院研制的推进分系统,共计48台发动机。3000N轨控发动机和7500N变推力发动机,携手46台姿控发动机,将分别为着陆器着陆过程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过程提供可靠动力,为环绕器系统提供轨道维持、轨道转移、制动捕获、轨道调整以及姿态控制所需的精准动力。
  为“天问一号”制造“最强大脑”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该所研制了用于火星车的系统管理单元CPU模块。
  航天四院提供了多项产品和技术,为探测火星全程保驾护航;西安分院为火星探测器研制的测控数传系统和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是进行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的“天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云松教授所负责的图像传输与处理团队,参与了本次火星探测中多个科学载荷的图像和数据压缩任务。
   西安轨道交通迈入200公里时代
  地铁,承载着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梦想,它是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12月,西安城市交通掀开了新的一页。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缓缓向市民驶来,西安轨道交通首次实现一年内新增运营里程83公里,创下西安地铁开工建设以来最高纪录。至此,西安轨道交通正式驶入“200公里时代”。
  从零到一,伴随着城市发展的铿锵脚步,西安地铁飞速发展,实现了从单线运营到线网运营的涅槃蜕变。
  条条地铁,不仅筑就了古城大地下的钢筋铁骨,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护航“嫦五”探月返乡
  12月,随着嫦娥五号成功将1731克的月球“特产”带回,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五号创造了许多第一,也创造了历史。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研制的107台大小发动机持续接力,助推“长五”护航“嫦五”探月返乡。其中,8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及2台9吨级氢氧发动机,全部是我国新一代绿色环保发动机。
  航天六院研制了百余种推力不同的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器,为我国成为航天大国奠定了动力基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四院)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系统提供了正推火箭、消氢点火装置、碳碳密封环等产品,为嫦娥五号探测器提供了表采机械臂关节电机组件、电磁推力器组件和特种压力传感器,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为“嫦五”研制了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测控天线、数传子系统以及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保证了“嫦五”与地面建立顺畅的联系。
  西安光机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研制的全景相机为采样区月表形貌和月面国旗成像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直接影响“嫦五”自主采样任务成败的表取采样视觉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专家团队完成。
  科技抗疫 共克时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响应国家号召、紧急部署,各市县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科研攻关工作中。
  1月,着手筹划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防治”专项计划;2月,首批8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正式启动。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肖燕妮团队联合陕西师范大学生物数学团队、加拿大约克大学吴建宏教授团队建立了传播动力学模型对疫情进行预测,为评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提供重要参考;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张胜利带领物理生物学团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功能和相关药物筛选开展研究,为后续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分子层面的支撑……
  科技新政 助力发展
  6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着眼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领导、加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监测考评等措施。
  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我省将加大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支持力度,加大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建立“绿色服务通道”等措施。
  《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推出的9个方面共38条政策,勾画出陕西科技工作发力路线图,为我省未来科技发展提供良好指引。
  科技扶贫 成效显著
  2020年,我省继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开展人才服务等措施,帮助和引导贫困县(区)提升科技水平、改善经济条件,科技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我省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县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用科技创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围绕“3+X”产业需求,组建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面向全省开展技术服务,实现了全省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围绕“3+X”产业工程,凝练农业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链,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技术包、成果包。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