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可以说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当孩子发生腹泻,并非所有家长都能从容、正确地处理。
家长要学会判断怎样算腹泻。
并不是拉一次稀便就是腹泻,而是指大便次数或水分异常增多,对这种“异常”的判断依赖于家长日常的观察和了解。因为,小婴儿有时大便每天七八次、大便糊状偏稀也是正常的。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主要指“病从口入”,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了肠道,导致腹泻。感染性腹泻除了有腹泻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全身发热等症状,大便检查有时可查出病原体。
非感染性腹泻多数是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吸收不良、大便次数增加,大便中有未消化的奶块或蛋花样粪便。此外,天气变化也会影响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引发腹泻;食物不耐受和过敏导致的腹泻近年来也越来越多。
小儿腹泻程度较轻时并不需要急着看医生,可在家对症处理和密切观察,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就诊了:
发热(3个月以下宝宝体温超过38℃、3个月以上宝宝体温超过39℃);
腹泻比较频繁、量比较多;
频繁呕吐、吃不下东西;
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嗜睡、皮肤弹性差、明显口渴、哭的时候眼泪少或没有眼泪、手脚凉、前囟凹陷等严重脱水表现;
大便带血。
不要认为孩子腹泻就不能吃东西了。 其实只要孩子能吃得下,都建议继续进食,并根据腹泻的不同原因、孩子的年龄进行饮食调整。比如非感染性腹泻,多是由于喂养不当或食物原因导致的,可以调整喂养方式、回避过敏或不耐受的食物;其他则可以继续原来饮食,但要少吃多餐,不建议吃高甜、高脂、高纤维的食物,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要知道治疗腹泻的药物。
常规药物有“一石三花”:口服补液盐是基石,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益生菌是三朵“花”。
口服补液盐能有效补充孩子因腹泻丢失的水分、电解质,是缓解腹泻所致轻、中度脱水的首选,推荐家里常备。蒙脱石散可以保护肠黏膜,增强肠道作为屏障的功能。消旋卡多曲可以减少肠道水分的分泌,进而减少大便中的水分,两者都可以对症改善腹泻。
由于腹泻常常伴有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而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提高孩子肠道的免疫力,对治疗腹泻、预防腹泻复发都有帮助。不过,益生菌产品众多,治疗腹泻的关键在于选对菌种。目前,在儿童急性腹泻方面证据最多的菌株是布拉式酵母菌(CNCMI-745)和鼠李糖乳杆菌(LGG)。
另外,适当补锌可以帮助缩短腹泻的时间。抗生素可在细菌感染导致腹泻时使用,但需由医生来评估、决定。
要警惕秋冬季节的腹泻,有可能是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 它在每年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尤其是10-12月流行。这种病毒在小宝宝体内一般有1-3天的潜伏期。刚开始大多数孩子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发热等,其中一些孩子还伴有呕吐症状。这些症状出现后的半天到1天内,孩子就会开始不断腹泻,一天拉稀七八次甚至十多次,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
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用药和其他腹泻一样,但这种腹泻量较大,大便水分也多,所以最重要的是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
(沈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