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侏罗纪恐龙起源的鸟类,其生物多样性演化历经了怎样的过程,一直是学界热点研究方向,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鸟类从侏罗纪起源至今,出现过三次大规模净成种速率的增加。鸟类生物多样性演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到白垩纪末大灭绝事件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余逸伦、副研究员张驰和研究员徐星共同完成的这项鸟类生物多样性大尺度演化成果论文,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徐星介绍说,净成种速率是指成种速率减去灭绝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鸟类的演化历史中,净成种速率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增加。
第一次增加位于1.65亿至1.35亿年前之间,并伴随着与运动功能有关的解剖学模块加速演化,形态分异度扩大,以及相对于非鸟类恐龙类群的形态空间偏移,暗示基干鸟类发生过一次适应辐射,并占据与祖先类群不同的生态位。
第二次增加位于9000万至5500万年前之间,并在7000万至6500万年前之间存在一次大幅度的下降,以及后续的快速反弹。这一时段早期冠群鸟类头骨形态演化速率增加,暗示这次辐射与第一次的驱动力不同,有可能是由于食性以及取食行为的多样化导致。
第三次增加起始于约4500万至4000万年前,由于形态演化速率分析中使用的冠群鸟类较少,最新研究未能够为这次辐射提供形态学方面的证据。尽管如此,这次辐射依然得到分子系统学,以及部分化石证据的支持。
前两次大规模净成种速率增加,分别对应了鸟类运动系统和取食系统形态的加速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