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据悉,在开始排放核废水前需要大约2年时间开展设备施工工作。
扩散路径与时间 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方东电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回收废水。
若核废水排入海中,受太平洋环流影响,废水中的辐射物将先北上,向东抵达北美西海岸以及夏威夷,再沿着赤道方向流经菲律宾,最后从我国台湾地区东侧回到日本。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专家表示,根据目前的计算模型,预计1至2年后会扩散到我国。我国渤海属于冷水湾,影响相对较小,东海、南海水温较高,扩散速度快,影响作用较大。
难以处理的氚(chuan) 据了解,东电将利用多核素去除设备对核废水进行过滤。这种处理方法可捕获铯、锶等62种放射性物质,但无法捕获氚。氚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半衰期为12.3年,天然存在于海水和大气中。去除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非常困难,目前科学上没有合适的去除和固定氚的办法。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截至2020年6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中氚的总活度约860万亿贝克勒尔,平均每升水约73万贝克勒尔。
专家表示,核废水中的氚一旦经过水体交换进入生物体内,部分无机氚就有相当大的概率转变为有机氚,其毒理性将增强几十倍。通常无机氚有半衰期、半排期,但变为有机氚后,就会变成生物组织的一部分,无法排出体外。最终经食物链进入人体的氚,导致人体内照射且终生无法去除。
急剧释放危害大 2020年3月,日本电力曾提出5种处理核污水的方案,包括增加储罐量、地下掩埋、注入地壳、以水蒸气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以稀释水形式净化入海等。
专家强调,不论以哪种形式进行核污水排放处理,由于放射性物质总量是可以估计的,都会造成相应的污染,只是污染扩散途径不一样,由此所影响的范围、人群不一样。
只能说,如果是按照计划进行的、经过详实考证,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和要求,且将相关方案、数据全部公开,使世界范围内的学者能够分层级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和办法,或许能将其影响置于可控范围内。
(姚 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