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4日,渭南“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团走进澄城县。中省市十多家新闻单位记者先后来到位于该县的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旧址、王庄镇白草垣村、庄头镇樱桃试验站等地参观采访,一起寻迹红色历史、品位古徵人文情怀,亲身感受多年来澄城改革发展及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
追忆红色印迹回首往昔峥嵘岁月 “大西北从澄城走向解放”。走进位于澄城县平城村的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旧址,厅堂墙壁上几个红色大字赫然在列。如今,虽然已经70多年过去了,但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以及群众悉心保护的“鱼水井”和详尽的史实资料无不在向人们娓娓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红色印迹和故事。
“壶梯山战役是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这场战役的胜利为西北野战军挺进关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揭开了我军解放大西北的序幕。”澄城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郭西峰告诉记者。
1949年4月19日至23日,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在澄城县王庄镇平城村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随后,野战军掀起练兵的热潮,加强攻坚、巷战的训练,并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和《我军城市政策十五条》,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素质和政策水平。1948年,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部在此驻扎期间,广大官兵为群众干农活、搞帮扶,群众踊跃给部队供粮食、鞋袜、衣物,并冒着枪林弹雨抬担架、救伤员,广大官兵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血肉相连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军民“鱼水情”。解放军战士移驻后,当地村民将军民共用的那口井称为“鱼水井”,以纪念这段军民“雨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党建引领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13日上午,主题采访团一行走进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共同探访一个过去干旱少雨、贫穷落后的偏僻山乡近年来如何在逆境中实现华丽转身的“蝶变”过程。
樊家川村地处渭北旱塬,是“十三五”贫困村。“由于地处渭北旱塬,沟壑纵横,少雨缺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加之偏僻落后,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贫困问题始终困扰着村里发展。”提起过去的樊家川,该村党支部书记樊建武不无感叹。
看到这样的现状,樊建武忧心忡忡。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引领村民走出发展困境,奔向富路,樊建武有了这样的想法。
2011年,在外做生意的樊建武不顾亲友反对,毅然放弃自己多年有稳定收入的经商之路,怀着引领村民改变现状、脱贫致富的满腔热情回到村里,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带领村两委会一班人赴外学习、考察,共同探讨、商议,为村域产业发展寻良方、谋良策。最后明确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发展方向和目标。从此,在“领头雁”樊建武及该村两委会班子的号召动员下,樊家川村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现在的樊家川,正在以打造澄城第一村为目标,以创建陕西龙首现代农业示范园、龙首坝国家级AAA景区为两翼,全力做好党的建设、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三篇文章,真正完成了从“米粮川”向“花果山”“观光园“”美景区”的多极转变。同时,村域发展也给广大村民开拓出更加宽广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截止20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1938元。
科学谋划发展樱桃产业走“富民强县”之路 樊家川村如今的发展变迁只不过是澄城县通过产业引领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澄城县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揽,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村域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做强樱桃、苹果、花椒及核桃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据了解,目前,澄城县已建成了10万亩以上的优质樱桃生产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樱桃连片栽植区已然在渭北塬区悄然崛起。以郭家庄真仕佳樱桃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樱桃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已经如雨后春笋、蓬勃崛起,为该县樱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机遇。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澄城的樱桃产业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育苗到嫁接,从采摘到交易,从储存到运输,正在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阔步迈进。同时,该县紧抓澄城樱桃品牌建设契机,营销推介尧头窑、龙首坝等文化旅游项目及澄城水盆羊肉等特色美食,真正实现农业、文化、美食产业融合互补,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赵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