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我双手抱着作文本从一楼办公室朝四楼教室走去。刚走到三楼,就看见不远处过道一角,我班两个学生正在拥抱接吻!我吃了一惊,来不及多想,故意一松手,“哗啦啦……”作文本散落一地。当他们惊醒时,我正蹲着埋头捡作文本。两个学生平时就很有教养,赶紧跑过来帮我把作文本捡起来,还帮我抱进教室。
当时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比如,当场斥责。这显然不是好办法,因为不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而且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我也可以假装咳嗽,但这会让他们很难堪,以后见了我都会不好意思,那我怎么进入他们的心灵?
但我如果就这样一直装作不知道,那我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何在?我当然不认为两个孩子犯了大错,但毕竟在校园放纵自己私密情感的表达是不得体的。可如果我将两个孩子请到办公室谈话,或者哪怕是分别找两个孩子谈心,还是会让两个孩子羞愧难当。我决定不动声色地在语文课上大做文章。当时语文教材有一个单元是女性主题,涉及爱情。后来我又给学生补充讲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同样谈到什么是爱情以及如何表达爱意。我在讲课时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纯洁与崇高,还有表达爱情的方式所体现的文化、修养、责任以及对他人的尊重。讲课时我就文论文,没有举任何现实中的例子。
结束后学生交来学习小结,那个女生主动谈到了她对爱情的看法。她当然不可能向我坦白情感隐私,但从她对爱情的分析看,我的爱情教育走进了她的心。我没看到男生的任何表态,但直到两年后高中毕业,他们都没有出现过一次“过分”的举动。
可能有教师会觉得我这样处理“不解气”,因为我除了“旁敲侧击”,其实什么都没做啊!可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感情,一定要小心翼翼,在尊重的基础上不动声色地引导,为什么非要挑破不可呢?为什么要“做什么”呢?
爱情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我想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表达我的主张:“在培养高尚的爱的情感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衡量一位教师的教育艺术的尺度。理解爱情,就意味着理解一个人的心。相反,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抱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
面对作为学生的一对小恋人在校园接吻,我所采取“丢作文本”的方法并没有多大的可复制性。但当时我遵循的原则似乎是可以推广的:充分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情感,并维护他们的尊严。
(李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