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人瞩目的时刻到来了,6月17日,中国神舟飞船第7次载人成功飞天。
作为入驻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一批航天员,三度飞天的指令长聂海胜、再叩苍穹的刘伯明、首次出征的汤洪波,将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他们将如何分工协作?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夕,新华社记者对话三位航天员,聆听他们出征前的心声。
职责——既不分工也不分家新老搭配各有优势
记者:你们三个人是怎么分工的? 聂海胜:我是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的指令长。但我认为,我们乘组之间,既不分工也不分家。这是因为在神舟十二号任务当中,任何一项单项操作,我们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完成;任何一项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的任务,我们任意两个人两两组合都可以完成;需要三个人共同完成的任务,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也能出色完成。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载人航天的特点是需要备份的。也就是说,一旦有人不能完成任务,备份必须能顶上去。所以,对我们三个人来说就是一个整体。如果非要一个具体说明,我是01指令长,刘伯明是02,汤洪波是03。
刘伯明:聂海胜执行过两次任务,飞行经验丰富,总体方面负责协调沟通。我在神舟七号任务中跟翟志刚一起成功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活动,在出舱活动方面有经验。汤洪波年轻踏实爱学习,操作能力强,但他是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主要以配合为主,是我们俩的好帮手。
汤洪波: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肯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有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了挑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经过11年的学习训练和磨砺考验,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科学的选拔,我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海胜和伯明一直是我的榜样,经验丰富、稳重可靠、思维敏捷,在地面训练时就给了我全面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任务中我们一定会团结一心、精诚协作,建造好太空家园。
训练——任务量超前六次总和训练量大频度高
记者:针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你们做了哪些方面的训练和准备? 聂海胜: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验证再生式在轨环控生保、人的长期驻留、长时间出舱活动、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等等。在轨时间长达3个月,可以说是在轨时间长、操作难度大、技术状态新。
比如,神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后,航天员一进驻核心舱,就要开始取出货包、拆卸、安装设备,对核心舱进行“软装修”,建立工作生活的环境,接下来还要进行出舱准备,涉及舱外航天服的检测、维护等等。航天员必须全面具备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科学试验及空间站监控和管理能力。而且长期飞行中应急事件概率增加,对航天员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刘伯明:神舟十二号任务计划执行两次连续的出舱任务,一次作业可能6个小时左右,间隔时间也很短。与神舟七号任务首次太空出舱活动相比,无论是任务的复杂性还是艰巨性,都有着明显的提高。这对于航天员而言,除了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强大稳健的心理素质。
神七任务时,我们经历了一些险情、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坚决完成任务,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最终,我们做到了。这里,向志刚、海鹏致敬!这次任务出舱活动时间大幅增加,任务更加复杂,为此,我们进行了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特别是穿着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更加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行走在浩瀚太空,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成千上万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将全力以赴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为建设空间站、造福全人类留下坚实足迹!
记者:如此高强度的训练过程,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片段?
聂海胜:2019年12月,我和刘伯明、汤洪波一起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飞行乘组。我明显地感到,我们的训练量更大了。我今年仅春节休了3天假,其他时间从早到晚都被训练安排得满满当当。尤其是水下训练,穿着水下训练服,每次一训练就是好几个小时,饿了渴了只能喝口水,脸上流汗了、身上哪里痒了痛了都只能忍着,训练结束后累得一身汗。
刘伯明:我印象深的还是模拟失重出舱活动训练。人被包裹在加压后的训练服里,没有着力点,每一次“举手投足”都非常吃力。比起神七时的训练量,从时长、难度和工作量上都数倍增加。每次训练完,困得吃不下饭,只想睡觉。
汤洪波:神舟十二号任务中,我们必须身穿舱外航天服才能到舱外工作,因此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模拟失重训练,曾经是我一度迈不过去的心理坎。平时,我不喜欢身上挂戴东西。可这项模拟失重训练要求航天员穿着水下训练服持续在水下工作数个小时。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新华社)
揭 秘
航天员太空生活如何保障? 6月16日上午,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就公众关心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的太空生活进行了“剧透”。2021年我国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后,设计师们为了提高航天员较长期驻留的“舒适度”,做了多方努力。
航天员计划在轨驻留约3个月 4月29日和5月29日,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目前已形成组合体在轨运行。
按照计划,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上天后,将与该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3位航天员将在新形成的组合体上开始为期约3个月在轨驻留工作,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3个月后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空间站有110立方米活动区域 宇航员的“太空之家”舒适与否?在天上如何生活?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方面了解到,比起神舟七号仅7立方米的舱内活动空间,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将有整站110立方米的活动区域。其中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航天员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淋浴和泡澡,但能在一个“包裹式淋浴间”里,用喷枪清洁,最大程度上解决个人卫生问题。
生活区内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提供120余种营养均衡、口感良好、保质期长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
锻炼区则配备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等,用于航天员的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航天员与地面可实现双向视频通话、收发电子邮件。
在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相比前期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