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划破苍穹,成功将载有3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利器”护航太空之旅 素有“神箭”美誉的长二F火箭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自首飞以来共成功实施7次载人发射任务,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可靠性和安全性再上新台阶。
更可靠
70余项技术更改提升可靠性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此前基础上,共进行了109项技术状态更改,其中有70余项与可靠性提升相关,再次刷新了自身纪录,处于世界前列。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荆木春介绍,这些改进不涉及重大技术状态变化,主要是为了消除薄弱环节。
“在可靠性已经相当高的情况下,再提升,难度可想而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秦曈说,每一处改进,都体现了研制人员对可靠性的不懈追求,背后都意味着无数次的理论分析、数学仿真和试验验证。
“为了确保任务成功、确保安全,只要能换来百分之零点零几,甚至是零点零零几的指标提升,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值得的。”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师刘烽说。
更安全
逃逸飞行器会“拔萝卜”飞离 研制队伍在追求安全性的道路上从未止步,遥十二运载火箭对逃逸安控体制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安全性。假如火箭突发意外情况,逃逸飞行器会像“拔萝卜”一样带着返回舱飞离故障火箭。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后,打开降落伞,缓缓降落到地面。但开伞过程中,返回舱会受到地面低空风的影响。研制人员在现有的控制逃逸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对软件进行调整,使逃逸飞行器可以向垂直于地面风的方向逃逸,更加安全、灵活。
更灵活
首次采用起飞滚转技术 本次发射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还首次采用了起飞滚转技术,更加灵活。以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任务较为单一,射向基本一致,火箭点火起飞后,经过俯仰转弯等姿态调整,直接瞄准一个固定的射向,在一个射面内飞行即可。但后续空间站在建造和长期运营过程中,轨道倾角会有一个变化范围。
火 箭 要适应这种变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针对每次任务的轨道倾角,改造瞄准间,确定火箭射向;二是通过火箭自身起飞滚转适应轨道倾角的变化和射向的变化。因此,型号队伍根据任务特点,从火箭自身出发,在载人状态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起飞滚转技术,使火箭起飞后在空中转体,转到合适的角度后,再飞向任务要求的方向。采用该技术以后,火箭更加灵活,任务适应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新华社)
揭秘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生活的核心舱
“全屋定制”可净化污水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获悉,核心舱配置了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等六大部分。
核心舱作为第一个发射的舱段,是空间站名副其实的“核心”,它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在太空家园工作和生活频率最高的地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方面介绍,核心舱是航天员的房屋,该院为航天员打造了技术最先进、设计最全面、操作最便捷、工作最可靠的太空家园“家居”。其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贡献了5000余台套“家居”产品,有效保证核心舱“全屋定制”的安全可靠。
空间环境是真空环境,航天员在核心舱生活时,必须要维持舱内正常的O2、N2浓度,同时要控制CO2及微量有害气体,为此,专门定制的舱内供气调压系统中的“开关”--旋塞截止阀与切换阀,可以实现供气调压系统中氧气的“定量供给”。
为了定时定量去除航天员排出的CO2和微量有害气体,核心舱定制了CO2去除子系统中的电动截止阀与电动切换阀,采用耐高温材料,具备远程高效高可靠控制能力,可以实现CO2和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系统的气路截止与切换,为空间大气组分的控制提供技术保证。
航天员在舱内生活,仅靠地面上的氧气供给是远远不够的,成本也非常高。解决方案是一套特别的制氧家居,通过电解舱内的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满足航天员在舱内的氧气需求。在此系统内,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打造了系统中的电解供水组件,排气压控组件,电解压控组件,水质净化组件以及排氢阀、压力调节器等多种单机产品。核心舱内的“水处理”家居可将污水净化。
(林子沛)
5个首次 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
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
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3件私人物品 刘伯明带一张全家福,一个牛娃娃,寓意“牛气冲天”。
聂海胜说,可能给大家展示小惊喜……
120种食物 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以中式食品为主,主食以米面类的食物为主,副食讲究荤素搭配。我国在神五时期就有八宝饭、陈皮牛肉、酱牛肉、莲子粥、绿茶、墨鱼丸等。
1个小箱子 航天员出征仪式上,航天员们手里拎着一个小箱子。专家介绍,进舱之前,航天服需要通风,小方箱子就是一装置,通过这个手持小型便携通风,为航天服提供一定风量来保证人体热舒适性。
4道门进核心舱 第一道:打开返回舱舱门。完成对接之后,航天员首先要打开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的舱门来到轨道舱,此时轨道舱前端和空间站核心舱前端圆形的节点舱之间的对接机构,形成了一个直径80厘米、长约1米左右的通道。航天员通过该通道,最终进入到核心舱里。
第二道:打开轨道舱前舱门。航天员必须首先调整舱门两侧的气压。先对接通道进行复压,让其压力与两边的飞行器舱内压力达到平衡,才能方便地打开前舱门,进入对接通道。
第三道:打开节点舱前舱门。载人飞船上携带了一把空间站的钥匙,航天员需要这把专用“钥匙”打开节点舱的前舱门。此时航天员由于不受重力限制,而是漂浮在对接通道里,用力将“钥匙”旋转两圈半,就能够将门推开进入节点舱。
第四道:打开节点舱后舱门,即“双向承压舱门”,正式进入核心舱,开启为期三个月的太空生活。
3件护航“利器” 第一件:中继终端。负责载人飞船、航天员和地面之间的天地通话和遥测、遥控信息传输,保证飞船和地面之间的通信。
第二件:仪表控制软件。负责显示,给航天员提供直观的舱内外相关参数。
第三件:天线网络。主要提供微波信号切换和滤波的功能。
当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中继卫星通过接收神舟十二号飞船中继终端发射的数据,完成对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捕获,最终实现“太空握手”。并由此建立从神舟十二号飞船到天链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通信链路,确保了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地面通信的畅通。在神舟十二号飞船上有三个“小身板”的天线网络承担着神舟十二号飞船天线信号枢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