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siri”“嗨siri”“我在呐。”“我回来了,请打开灯光。”在山阳县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孵化园科创空间,随着运营公司负责人陈宝的语音呼叫,模拟别墅的大铁门和入户门全部打开,室内灯光通亮。
据陈宝介绍,智能家居实现无人自动化,是山阳县文化业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山阳县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山阳县委宣传部高起点谋划,新思路推进,大手笔建设,力推文化与旅游、农业、科技、文创开发设计等深度融合、无缝对接,文化市场大繁荣,文化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催生了地域文化新业态。目前,该县新建设的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孵化园已经有17家企业入驻,3家正在准入审核。
企业孵化:创业圆梦增添文化元素 对于从事了几十年科研工作的雷建设来说,这次入驻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使他有了用武之地。“在这里,科研成果能得到转化应用。”在科创空间,雷建设指着自己发明的专利,脸上的笑容开心灿烂。
山阳县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孵化园,坐落于山阳城市文化休闲核心区,北傍粼粼丰水、南倚翠屏胜景,东临体育中心,西眺人民广场,是山阳县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孵化园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聚焦文化创意、文化生产、文化体验、文化消费、文化传承‘五大主体功能’。”山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昕说,“县上一次性投资500万元,打造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孵化园区1500平方米,建成开放式、协同式众创空间,聚合科创空间、文创空间、众创空间、茶创空间、音创空间、阅创空间‘六大创意空间’,推动创意生产‘前台化’‘个性化’‘融合化’,全力为文化从业者和各类文化企业提供沉浸式、参与式、互动式的现代文创空间。”
在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回字型中心展厅,集中展示了山阳业态和产业链条,让人能直观的感受到园区的核心发展方向和基本产品服务。展厅设置有书、艺、茶、画、媒、音、影等十个文化业态。
王昕告诉记者:“山阳县在全市率先建设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孵化园,加快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扶持各类文化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山阳县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据了解,孵化园区以“聚众汇智 融合创新”为根本,坚持产业集聚、服务集成、资源集约的发展思路,依据文化企业特性,建设技术整合、企业服务、资源开发、产业协作“四大平台”,搭建集政策扶持、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渠道搭建、营销推广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文化企业提供全生产流程、全创作要素、全生命周期保障,打通协作链壁垒、拓宽产业链覆盖、提升价值链水平,助力山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雷建设有同样感受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单打独斗的个体户,加入到孵化园通过提升包装,就是一个文化企业。而且在这里能抱团取暖、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创业圆梦的目的。
“孵化园计划吸纳小微文化企业15家,现已入驻影视创作、动漫游戏、教育培训、现代传媒、文创设计、信息服务等各类文化企业17家。”陈宝介绍说。
山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毛俊告诉记者:“通过企业创业孵化园建设,我县计划每年培育一个规上企业,经营收入达到500万元,带动就业达50人以上。”
绿水青山:乡村振兴的山阳样本 车子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爬行。
登上黄花岭,一个巨大的深褐色茶壶悬在空中,壶嘴源源不断地流淌着水。圆形池子里,清澈的山泉倒映出蓝天白云。
“茶壶倒水,有欢迎远方客人之意;也是付出汗水,流出茶香之意。”山阳县绿水青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红飞说。
2019年绿水青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主要经营农业休闲观光、生态茶园观光与休闲体验等文化活动服务,旅游信息咨询、住宿、餐饮、食用农产品等服务项目。
“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茶园建设1.8亿元,茶园内景观建设3000万元,茶园外配套建设投入4000万元,经营总面积5万亩,成效面积2.8万亩。我们以茶文化主题为根脉建设‘一轴两区十二景’,其中山上片区已竣工建成。”许红飞介绍说,“一轴”即:一条农业发展轴;“两区”即:山上山下两片现代化农业产业体验区;“十二景”即:北纬33°高山有机茶生态景观、茶海漫步景观、休闲民宿景观、相望鸳鸯亭景观、时来运转阁景观、婚纱摄影景观、星空茶楼景观、连理同心台景观、七彩虹门景观、闲庭信步景观、不忘初心景观、茶山论道景观以及“品茗阁”“茶文化餐厅”服务功能设施。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力将黄花岭打造成为全国茶叶科普培训教育基地,全省“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依托黄花岭地理、生态等资源优势,该公司扎实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年生产加工莲花茶系列产品100吨,产值可达到5000万元,旅游与服务收入3000万,带动周边两镇五村3000户村民实现产业脱贫致富,同时茶创小镇的茶旅融合模式将助推全域旅游的逐步繁荣和乡村振兴的稳步发展。
天蓝水碧茶飘香,乡村振兴新图景。一座昔日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富有文化内涵的绿色宝库。
在茶创小镇,有一面用旧瓦砌成的“不忘初心”墙,墙面设计有门和窗户。许红飞说:“这面墙8米宽,2.5米高,是群众搬到城里住上了新楼房,把旧房拆的瓦,砌成一面墙,寓意贫困户通过茶产业发展脱贫富裕,歌颂共产党的一种方式。”
绿色产业与红色基因融合,在绿水青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得到了完美体现。今年,该公司在茶创小镇还建设文史馆1200平方米,展览了毛泽东、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在长征时期的红色资料,让游客时刻牢记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
与文史馆同步建成的“品茗阁”,以茶为载体,深度挖掘茶文化,走茶旅结合、生态优先的路子,在品质提升、科技研发、产品使用融入了文化元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句深奥的自然论道,正是对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最好诠释。
据了解,该公司以茶创小镇为建设主体,2019年纳规入统,2020年营业收入568.9万元,2021年1-4月营业收入137万元,同比增长1.48%。
漫川诗雨:秦楚文化铸就文旅品牌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历代均于此设防的漫川关,是陕鄂豫蜀物资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也是河南豫剧--汉二簧(京剧前身)漫川地方剧种和曲剧——南阳剧种(戏台戏互相竞赛)的发源地。
一片深厚的文化沃土,一块圆梦的创业乐园。2015年,安徽籍客商投资560万元,在漫川关投资创办漫川诗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根雕的加工与销售,旅游产品及工艺品开发销售,盆景展示、观光旅游等。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发展公司。
漫川诗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黄支华说:“我们的董事长是徽派非遗传承人,在盆景设计、造型上别出心裁,盆景主要以徽派为主,渗透进秦楚文化。目前景区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是一个标志性景区。”
地处秦楚交界,坐拥生态旅游。该公司本着打造“AAAAA”景区的目标,不断在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配套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重视人才培养,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使景区的管理水平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公司在打造文化旅游景区上狠下功夫,先后有“徽派”盆景《枫林》《风在吼》《醉》等荣获省级奖励。
据黄支华介绍,景区总占地125.7亩,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项目分两期建设,2015年至2016年5月为第一期,2017年为第二期。两期项目建设都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对外开放的目标,连续两年在商洛市重大项目观摩评比中均荣获第一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该公司纳入规上文化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666.4万元,2021年1-4月营业收入79.1万元,同比增长53.9%。
漫川关镇前店子村汪先生说:“过去村上晴天灰尘扬,雨天污水流,路边沟渠垃圾遍地。现在回乡环境变了,有水塘荷花,有奇花异草,还有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商业兴盛了,群众的文明程度高了,村里的文化氛围也浓厚了。”
雷博光电:小科技引领电子大市场
在山阳县省级高新开发区,陕西雷博创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大楼格外夺目。山阳县委宣传部李军介绍:“这是一个高科技文化企业。”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工控医疗、车载显示、教育培训以及柔性玻璃和电致变色技术。其产品从原材到成品需要19道工序。
“1号厂房是一个U形布局,可以实现从第一道工序到成品包装全流水作业。uv车间是对原材表面做一道保护工艺。原材料主要是国内熊猫玻璃、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德国肖特玻璃。”公司总经理覃佐欣介绍说。
据了解,全自动CNC精雕成形车间,设备主轴为台湾生产,丝杆导轨进口日本THK和NSK。该设备同行业的精度一般为0.05m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而雷博创新光电依托科技赋能,将设备的精度提升为0.02mm,只有头发丝的一半。车间的设备共用一个集中供水循环系统,属公司团队自主研发设计。
在打磨车间,记者看到一排排类似透明冰箱的设备,机器高速运转,似烟似雾的水蒸气飘渺游动。“我们这里是循环作业,一个人可以同时管理五六台设备。”雷博创新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关玲说。
由偏远山区搬迁到桃园移民小区,对于山阳县板岩镇北沟村的王会会来说,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是她之前没有想到的事情。公公婆婆照顾两个小孩,丈夫为医药企业配送药品,六口之家的生活重担让她一筹莫展。
如今,王会会转身成为产业工人,她说话的语气也有了自信:“我在这里上班快9个月了,在公司还能免费吃饭,月收入3000元以上,日子一下子舒坦多了。”
自动丝印生产线,曝光显影车间,超声波清洗和实验室,解水车间等,都拥有国内一流品牌和技术力量。“我们研发的多片精密印刷技术,效率非常高,精度非常高,传统生产线每小时产能800到1000片,我们这条生产线每小时产能可以达到3000片,效率提升了3倍。”覃佐欣说。
目前,该公司已经和西京学院西安交大,职中建立了人才培养关系以及成果转化协议。研发团队正在全力研发柔性玻璃、电致变色玻璃,裸眼3d、全息投影、透明显示等核心技术。
“2020年10月份开始全面量产,截止目前已完成销售收入3000万元。今年我们的产能将会达到3000万片,产值将在2个亿左右。到2023年达到5个亿以上,计划用5年时间走IPO上市程序。”覃佐欣表示。
(朱 超 本报记者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