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7·20”特大暴雨灾情持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截至7月28日,强降雨已造成河南150个县(市、区)1602个乡镇1366.43万人受灾,因灾遇难73人。与此同时,我省洛南县“7·2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也使全县16个镇(街道)172个村(社区)77961人因雨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2.3亿元。
持续上升的数字的同时,也让大家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农村防汛上。农村是防汛体系的末梢,也是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面对洪涝灾害,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关注和救援,更应该用客观理性的态
度去审视农村防汛抗灾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农村地区之所以会成为汛情重灾区,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无关系。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各地在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防汛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未得到充分重视。防洪排涝标准较低、河流水库防洪能力较弱、农房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叠加,导致很多乡村在特大洪灾中受灾严重。
严重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是农村防洪减灾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受灾村中青壮年人群较少,留守人员大多为老幼妇孺,他们防范意识欠缺、自救能力有限,这不仅对灾时防汛组织动员及灾前转移工作增加了难度,更是对农村长远防洪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对于各地各部门而言,农村防汛是一场大考,既是对防灾救灾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领导干部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的考验,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压实责任措施,毫不松懈地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
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防汛减灾意识外,还要建立健全农村防汛组织,切实落实防汛责任制,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失防万一”。农村防汛不仅是村干部和村民的事,更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只有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让“防汛链条”环环相扣,才能确保农村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赖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