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1年宣传活动在陕西进行
探索黄河保护的“陕西样本”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今年5月,《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列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黄河治理历史上的第一次。
  7月20日至7月23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1年宣传活动在陕西进行,主题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黄河保护立法”。陕西在黄河保护和治理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将如何“行动”?
  出台75部涉及黄河保护和治理的法规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黄河保护立法列入2021年的立法工作计划。
  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执法检查组,来陕西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就黄河保护立法及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进行调研,主持召开黄河保护立法等5个座谈会。栗战书强调,黄河保护立法要围绕“水”这条“线”和“流域”这个“面”,为自然生态的永久平衡、为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人民群众的永世安宁提供法律支持。
  7月20日,在中华环保世纪行2021年宣传活动陕西启动仪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汪铁民指出,陕西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陕西省人大要求全省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履职尽责,发挥好法治引领保障作用,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
  据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小燕介绍,近年来,省人大在推进黄河保护立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着力构建彰显陕西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方法规体系,已经制定修改省地方性法规32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43件,涉及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修复河道整治和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传承和保护等方面。
  此外,省人大也在监督生态保护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形成了“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审议报告、专题询问、跟踪督办、满意度测评”的方法联动。比如,在水污染防治“一法两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执法检查中,组成暗访组,增加随机抽查比例,对重点污染源开展“清单式抽查”;设立举报电话,进行问卷调查,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执法检查组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等。
  聚焦“水”的治理,省人大已经修订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修正水土保持条例,加强统筹指导、审查批准了榆林市无定河流域、延安市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榆林、西安等市节约用水条例,正在修订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保护治理条例,在控水方面划下红线,在法规中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
  维护流域治理成果离不开严格的监管,追责问责制度十分重要。比如,2020年9月,西安市印发的“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相关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提到,各区县、开发区应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凡因查处不到位而被市级相关部门处罚的案件,严格落实“一单两罚”制度,依据市级部门处罚额度对责任主体所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实施等额财政惩处。
  处罚结果由市生态委办公室每月汇总至市级相关部门,并抄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依据市生态委办公室年度核算结果,每年年底通过市区财力结算,对相关区县、开发区奖惩资金进行统一清算。目前“一单两罚”制度仍在延续,对治理不力的区、县,生态环境局还会对主要党政领导进行约谈。
  渭河生态区成为全国最大河流生态公园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公里,在陕西境内河流长512公里,流经宝鸡、咸阳、西安等地,最终在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总量大,渭河受到严重污染。资料显示,渭河曾一度接纳了全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长期以重度污染的劣Ⅴ类水质为主。
  201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十二五”期间全线综合整治渭河的部署,要求通过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水量调度、绿化治污、开发利用,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2011年2月17日,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开工。西安市水务局官网显示,到2015年7月,渭河治理主体工程建成,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建成630公里堤防、5条支流蓄滞洪区和3条支流防倒灌工程、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15万亩。
  2016年,设立渭河生态区。经过3年建设,投入45亿元,实施滩面治理、水面景观及水生态修复约30万亩。
  此外,依托渭河综合治理成果,“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基本建成,健身长廊西起宝鸡市,东至渭南市渭河入黄口,以健身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设施为主要形式,包括24个全民健身中心(园区)、19个运动公园、99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各类体育健身场地及器材达13945个(件)。
  今年五一前夕,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开通,绿道以浐灞河、渭河、沣河已建成的堤顶路和S107环山旅游路为基础,建设了一条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慢行系统。
  如今,沣河入渭已经成为陕西西咸新区的重点生态景观节点,被称为沣河金湾,由于其融合了大地景观、郊野风貌、田园特色的独特景致,在2020年被授予“亚洲都市景观奖”。
  渭河综合工程治理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沿渭周边的生态环境,发挥出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沿河绿道可以承揽自行车比赛、马拉松比赛等商业赛事,也成为西安市民平时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之一,得到百姓的支持和好评。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治理工作,陕西境内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果,渭河水质持续改善,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渭河生态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河流生态公园。目前,流域内3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于国考目标30多个百分点;植被覆盖度达到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从2000年之前的8亿多吨降至2.7亿吨。
  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陕西省林业局统计,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延安市已从原来的“黄马甲”变成了“绿马甲”,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077万亩,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陕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则达到68%以上,土壤流失量比退耕前减少了85%,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特别是延安市宜川、延川、吴起3县,通过植树、建淤地坝、退耕还林等措施,有效治理了当地水土流失状况,成为陕西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样本。
  秦晋峡谷是宜川县的重点绿化区域。该地区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风力较大、降水较少,造林条件困难。宜川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出一套“砌垒石坑、回填客土、栽植大苗、引水浇灌”的造林方式,突破了石质山地无法实施人工造林的局限。
  延川县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残塬沟壑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5%以上,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域。近年来,延川县为改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坝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淤地坝被认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关键措施。
  吴起县被称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较早确立了退耕还林的政策,早在1988年就决定实行封山禁牧。实施退耕还林之后,县、乡、村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从落实地块、作业设计、育苗、预整地、造林、管护到自检自查都分工明确,环环相扣。与1997年相比,目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8.4%提高到20.3%,林草覆盖度由19.2%提高到7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目前的0.5万吨。
  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吴起县始终重视科技力量。比如,请北京林业大学等10所大专院校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邀请院校专家、学者为技术骨干培训讲课;在施工过程中,制定整地质量不达标、技术人员不在场、树种不合格的“三不栽”制度,对退耕、整地、检苗、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范。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完成国家退耕还林计划面积202.46万亩,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3亿元,有两万多户、超过10万人享受政策,户均领取补助资金10万余元,人均领取补助资金21816元。
  下一步,陕西将依据“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开展渭河、延河、无定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黄河干流问题排污口整治;实施黄河流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作,统筹推进农业面源、工业、城乡生活和尾矿库环境污染“3+1”综合治理,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持续改善流域环境质量。
  同时,建立黄河流域“空-天-地-水”多源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响应机制,深入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大力推广滴灌等节水技术,推进“智慧黄河”建设。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