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浅析

陕西科技报
  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部法律共计10章110条,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的法律。关于第六章第六十八条的内容做一下自我的理解。
  关于健康促进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86年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这次大会奠定了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在该会议通过的《渥太华宪章》中给出了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在这个定义中,明确了健康促进的目的是“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强调了健康促进是一个“过程”;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健康促进的定义是由美国健康促进杂志提出的,该杂志将健康促进表述为:“健康促进是帮助人们改变其生活方式以实现最佳健康状况的科学和艺术”。在这个定义中,强调健康促进的途径是帮助人们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实现其“最佳健康状况”,并将健康促进描述成一门“科学和艺术”,要用科学的技术和高超的方法来实现。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六章第六十八条规定:国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校应当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减少、改善学生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体能锻炼等活动。学校按照规定配备校医,建立和完善卫生室、保健室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
  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且要求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习惯,减少、改善学生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按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体能锻炼等活动,同时,要按规定配备校医,建立和完善卫生室、保健室。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
  面对我国青少年儿童出现“小眼镜”“小胖墩”现象,抓好“一增”(增加体育健康课和课外锻炼时间)、“一减”(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一保障”(健全各项制度机制保障,确保体育锻炼时间能够增上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能够减下来)工作至关重要,当然这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幼儿园推进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重要举措。

重庆医科大学 王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