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直致力于弘扬传播历史文化、科普知识,以“科技创新、关爱青少年”为宗旨,注重科普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普及性,不断积极探索创新,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文化乐园。在发挥科普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对科普类活动不断的进行整合、改造和提升,发挥扩大科普基地的作用。
科普教育项目概述 近年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围绕馆藏文物,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项目,具有实物性、观赏性、广博性的特点,既有丰富的教学素材,又有参与性强的教学组织和情境式的教学环节,将静态文物进行“活化”和再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能满足不同民众的文化需求,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成人终身受教的知识殿堂。并能根据不同互动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入眼、入脑、入心、入行的教育目的,不断普及科学知识,在解读周秦科技文化的同时培育公众科技认知能力,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参与互动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项目,让古代科普知识活起来,同时注重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使我院科普教育工作有声有色的进行。
项目研究方法及路径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科普类教育活动,有科普价值的科技类教育活动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科普日、科技周和科技月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活动是本课题的研究亮点。
本课题采用理论化、规范化、大众化三个标尺,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科普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策划组织、实施办法、工作机制、馆校互动、社会协作等问题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对现有社会教育活动实施背景和工作方法的梳理、编目,在总结、概括博物馆科技类社会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在理论依据、组织实施、社会认识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进而对现有科普类的社会教育项目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展示“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社会教育功能。
项目执行综述 目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共有四大类科普活动:我们的节日、青铜乐坊科技欢乐行、流动科普博物馆、宝博科技微课堂。根据以往活动开展的情况,明确各项科普教育活动的目标受众、参与方式、体验类型和获取反馈的形式,在其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并将改进的活动内容、参与方式等实际应用到活动中,观察记录目标受众的体验类型和反馈形式,并由此获得更好的科普活动的宣传效果。
科普活动提升项目简介 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依据传统节日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受众人群一般为小、初学生,通过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演变和发展历程,在传统节日,我们以馆藏文物“鼎、簋、尊、爵”等重器为主题,推出了“青铜灯笼闹元宵”“浓情端午·粽在参与”“国宝的味道--DIY手工制作月饼”等活动。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青铜”灯笼、“青铜”香包、“青铜”月饼,让孩子们在亲手制作中,体验科技制作传统文化技艺,以观众为中心,强调互动性,提高灵活性,让参与者共同创作、分享和互动。给观众提供有品位的精神大餐,既丰富了民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又普及了青铜器的科普知识,受到了孩子和民众的喜爱和赞扬。
青铜乐坊科技欢乐行
“青铜乐坊科技欢乐行”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原创的特色社会教育活动。以馆藏青铜器为主,经过四年的实践和探索,针对3岁到15岁孩子的身心特点,从文物的外表、纹饰、造型、到价值与文化内涵,全方位、多角度的设计出易上手的手工实践活动,开发了“我行我塑——捏青铜器”、“金剪生花——剪青铜器”等系列青铜器特色互动教育活动,运用捏、剪、拓、绘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孩子对青铜器的器型、分类、用途的了解,体验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青铜器的器型之美,激发孩子们学习青铜文化的兴趣,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达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目的,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审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流动科普博物馆
为了加强与外界的教育合作,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合作教育策略,先后开展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进农村等活动。开展了“文物里的科技”、“3000年前宝鸡气候变迁”等科普知识讲座将文物与科普知识相结合,做为讲座题材,制作内容丰富新颖的PPT、动画影像资料,以活泼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普及科普知识。通过让学生听讲座、做游戏和参与交互式活动,不出校门就能在体验中学习,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通过“馆校共建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先后走进宝鸡中学、宝鸡市高新中学、宝鸡市第一中学,为千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历史话剧课,动态的演出画面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理解科技,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课程设计将文物、文字、文献、课文等内容有机结合,以直观、形象有趣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了解文物蕴含的历史故事和价值,对历史文献和校本课程加深了理解,达到多重教育效果的目的。
宝博科技微课堂
因今年疫情的影响,博物院另辟蹊径,在微信平台上开发了线上微课堂及青铜器直播科普课程。共开发了《宅兹中国 佑我中华-何尊》《当国宝遇上活宝—朕匜》等37篇科普微课堂。同时,对相关的科普课程进行有奖知识问答,吸引社会公众参与话题互动,提高活动热度,让观众线上不间断了解文物科普知识。
项目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博物馆科普教育必须具有本馆特色的教育,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将围绕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寻找适合本馆的特色科普教育方式,设计上要追求成本低、易推广性、可操作性强、可持续性强的特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发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项目,满足不同层次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使我院的科普教育项目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让青少年在优秀历史文化中受到心灵的感召和升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启迪公民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博物馆科普教育最终目的。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翟慧萍 史琳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