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平板等电子终端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让教育问题愈加复杂。触网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本来早已司空见惯,去年以来因为疫情,教学和作业线上来、线上去。于是,给孩子配手机、买平板,成了很多家长不得已的选择。结果,孩子的学习提高了多少不好说,沉迷网络与游戏的倒是增加了不少。
打造“无手机校园”这个举措,只能防一时。学生不可能总在学校,总得回家,总得放假。所以,防沉迷,家长责无旁贷。
家长难就难在这儿了:既不想让孩子沉迷,又明白不能因噎废食,不可能不让他接触网络,甚至有时还需要让他学习网络知识。谁让人家是网络原住民呢?况且,如今要是不会用智能手机,在社会上简直寸步难行。这个若即若离的度,太难拿捏了。
之前教育部发布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很好,给家长支招了,具体提出了“五要”:一要善引导,重监督;二要重表率,立榜样;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四要导心理,促健康;五要多配合,常沟通。
这“五要”切中肯綮。仔细想想,贯彻“五要”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加强自我管理的过程。孩子的问题和毛病,根本上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和毛病。
因此,加强引导和监督,需要家长切实扛起自己的育儿责任,不逃避不放弃;做表率,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先改变自己沉迷手机的状况;多陪伴,需要家长开发健康的互动方式,用面对面代替键对键;疏导心理,需要家长提高陪伴效率,换位思考,真正去关心孩子所思所想;配合学校,需要家长告别“甩手掌柜”式的思维,全方位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对问题的苗头力求早发现、早诊断。
(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