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共获取了约10GB原始数据,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祝融号火星车装备了多种探测仪器,包括导航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等,其中有近一半的载荷为光电载荷。光电载荷作为火星车的“眼睛”,在火星车运行和科学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光谱相机主要科学目标为获取火星表面的多光谱图像信息,通过包括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变化、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三项任务在内的火星表面物质类型分布研究,在其他科学仪器的协同配合下揭开火星地表的神秘面纱。”多光谱相机研制团队负责人、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主任杨建峰说。
7月初,祝融号火星车传回了一批高清图像,其中包括两张火星岩石及尘土的图像。图中,火星岩石的纹理特征和火星车车辙,以及岩石表面火星尘土的覆盖情况清晰可见。这两张珍贵的图像资料正是由多光谱相机获取的多个谱段数据合成的。
多光谱相机为什么这么“牛”?杨建峰向记者进行了揭秘:“多光谱相机差不多是普通鞋盒一半的大小,安装在巡视器的桅杆上,距离火星表面1.8米左右。经过技术攻关,多光谱相机自诞生之日起,便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本领,即使在4亿公里外的茫茫火星上,也可以看清距离自己1.5米到无穷远范围内的外星环境。”
杨建峰介绍,火星多光谱相机在实现对火星表面360°成像的基础上,还可获得火星表面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多光谱图像,具备识别火星上常见的各类铁矿、盐类矿物等的功能。研制团队还为多光谱相机配备了在轨定标板,通过对放置在火星车上的标准定标板进行拍照,获取在轨定标板图像数据,帮助多光谱相机准确判断火星表面的矿物成分。
(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