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流域湿地林溪边,生活着一种非常奇怪的鸟——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麝雉有一身华丽的羽毛,美丽的蓝眼圈,鹅黄的胸羽,头顶红褐色的羽冠根根挺拔,硕大的翅膀由黑、白、红三色羽组成,长尾青铜绿,尾端为泛金光的白色带,这鸟儿还生有眼睫毛,又漂亮又奇怪。
麝雉跟所有鸟儿一样,起得很早,黎明前就在树林中转悠,挑选中意的早餐。“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麝雉不,它偏要“吃树叶”!看到满意的珍珠树树叶就撸一串。树叶营养低,且含有纤维素和植物毒素,很 难 消化。为了吸取树叶的养分,麝雉的嗉囊像一个巨 大 的“瘤胃”,但它不是胃。它的嗉囊分成两个腔室,下面的一段食道很粗大,同样分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小腔室,这就是它的发酵腔。发酵腔里有丰富的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使之变成可吸收的营养,并消减毒素的毒性,这个过程产生臭气。鸟要吃草就要付出代价,麝雉发出阵阵恶臭,因此原住民称之为“亚马逊臭鸟”,除非饿得要死,否则绝不肯吃它。
繁殖期麝雉群居生活,有趣的是这个群体中只有一对夫妇,其余均是“保姆”。由子女担任“保姆”,没有血缘关系的麝雉流浪汉也可担任。它们帮助“主人”建巢、保护领地、看护幼雏,甚至帮助“主人”交配。从中学习经验,如果“主人”发生意外,就取而代之,成为新“主人”。
麝雉幼鸟翅膀弯处有小爪,出生一周后就能自己爬树找食物。幼鸟很会游泳,遇到袭击便跌入水中逃生,随后依靠脚和翅爪抓力攀上树枝,回到巢中。十个星期后,幼麝雉的翅爪自行脱落,它们已经能够依靠飞行来躲避敌人了。随着成长,嗉囊过分发达,为了给发酵腔腾地方,麝雉胸骨的凸起和胸肌都缩小。因此,尽管长着大大的翅膀,但麝雉成鸟几乎总是在树枝爬行。麝雉极擅长攀爬,有原始鸟特征,幼鸟前肢的两个爪,类似于始祖鸟和孔子鸟,是对攀缘生活的特殊适应。麝雉是如此奇特的鸟儿,所以圭亚那人民很喜欢,把这臭烘烘的漂亮鸟儿定为国鸟。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