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西安光机所的科技自主创新探索路
  8月20日14时33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出舱后经过约6小时,顺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执行任务期间,刘伯明身上的摄像机捕捉到难得一景——聂海胜站在机械臂上“太空漫步”。
  你可知道,刘伯明使用的正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摄像机吗?!该设备可持续开机6小时以上,攻克了诸多环境可靠性难题。
  近年来,随着西安光机所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的竞相涌现,其自主创新的探索模式也备受社会各界“好奇”。
  ■聚焦国家战略核心技术
  作为中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领域的“国家队”,西安光机所创建于1962年,这是一个以战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近60年来,圆满完成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诸多国家重大战略科研的相关任务,为我国科技创新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为维护国家安全,西安光机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苦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西安光机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主任杨建峰正带领团队埋头研制硬X射线成像仪,这是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ASO-S的三个载荷之一,专门负责为太阳“拍照”,观测太阳耀斑。
  从事星载光学遥感仪器研制20多年的杨建峰,此前的主要工作是为嫦娥工程搭配的“贴身摄影师”。2019年1月,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率先在月背上刻下了中国足迹。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的互拍影像图,清晰展示出周围的月背地形地貌,顺利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而这一景象,就是由他所研制的全景相机拍摄得来。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姚保利是西安光机所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经过长期理论与技术研究,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照明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分辨率达到90纳米的同类技术国际最好水平。
  多年来,姚保利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光学成像理论方法的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已发表200多篇研究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
  据西安光机所所长马彩文介绍,近3年,西安光机所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平台建设及项目经费已达6000万元。未来依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扎扎实实开展基础研究,坚定不移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支持。
  ■开创成果落地“西光模式”
  多年来,产学研如何紧密结合为经济民生服务,一直是困扰科技界和企业界的焦点问题。经过长期实践,“人才+技术+服务+资本”的创新创业模式——“西光模式”,成为西安光机所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与体制机制改革的最终选择。
  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让成果走向大市场。为此,西安光机所专门提出“拆除围墙、开放办所”,要求打破科研人员身份、编制制约,聚力培育“专精特”企业,进而形成优质的科技创业土壤。
  2013年,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了创业投资孵化平台——中科创星。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看来,西安光机所构建的是类似“热带雨林”的新模式,在转化科研成果时,更强调“雨水”“土壤”“空气”“生物”的融合多样性,尽力给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其自由生长。
  为此,中科创星给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许多“保姆式”服务,以弥补科研人员的创业劣势,从创业培训到企业管理,再到品牌宣传,一步步辅助企业壮大,推进加快发展。
  张文松曾是西安光机所光纤传感组课题负责人。几年前,在西安光机所的鼓励下,他创办了西安和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光纤温控系统等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如今,和其光电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变压器绕组荧光光纤温控系统品牌商,其系列光纤温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多个城市及欧洲、非洲等一些国家。
  早在2010年,米磊就率先提出了“硬科技”概念,并作为重要推动者为此努力“。硬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是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科技。
  据统计,截至目前,西安光机所已投资孵化约400家硬科技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达46亿元,协助中科微光、九天微星、飞芯电子等百余家企业实现后续融资,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光电芯片、民生健康等产业集群。

(周默白)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