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丛林中的自由精灵:凤尾绿咬鹃
王 颖

  凤尾绿咬鹃(Pharomachrus mocin-no),是南美洲丛林中最漂亮的鸟,栖息于林地,营巢于树洞中,食昆虫果蔬,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等地。在求偶期,雄鸟会长出两根长达80厘米的绶带状羽毛,覆盖在尾羽上。它不仅会发出响亮独特的鸣叫,还会进行飞行炫耀表演,空中摇曳的修长羽毛,如同闪耀美丽绿色光辉的蛇——因此它才和羽蛇神联系在一起。玛雅和阿兹特克帝国文化都认为它是神圣的,同雨水和智慧之神羽蛇神(Quetzal-coatl)有神秘联系。危地马拉将这美丽的小鸟定为国鸟。
  绚丽、轻盈的羽毛,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拥有很高地位。绿咬鹃在阿兹特克语言里是“珍贵的羽毛”之意,玛雅文化里的绿咬鹃形象代表着尊贵与王权。在古文明中,羽毛被编织成斗篷、头冠或制成扇子等工艺品。凤尾绿咬鹃因其美丽成为贵族服饰不可或缺的饰品,因其圣洁被充当宗教仪式上的礼器,也以其珍贵来装饰勇士的军装和盾牌。我们很难穿过历史烟云去统计权贵们使用了多少羽毛,在西班牙殖民者手抄本中记录:一个省半年进贡“800束绿咬鹃羽毛”。保守估计阿兹特克帝国每年消费2000多只绿咬鹃。为了满足需求,统治阶级常派遣商人和猎人四处搜寻这美丽的小鸟以获取它们珍贵的羽毛,在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羽毛成为赋税中的重要项目。
  十六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来到阿兹特克帝国。国王蒙特祖玛二世把大量珍贵的羽毛服饰送给科尔特斯和他的手下,希望能换得和平。然而,在殖民者到来之后,翠羽明珰化为可怜焦土。在利益的驱使下,西班牙人摧毁了阿兹特克帝国,还特地烧毁了帝王的鸟苑。作为对原住民的精神威慑,在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总督把原住民的羽毛工艺技术定为非法,强迫美洲人接受基督教文化。
  人们渐渐忘记自己的过去,曾经宏伟的阿兹特克文化,如同技艺失传后残存的鸟羽工艺品,逐渐尘封、腐烂。从自然保护方面看,在这场斗争中绿咬鹃活下来了。但它是很难饲养的自然之子,因为它的饮水里如果缺乏单宁,就很容易患铁蓄积病,只有南美洲丛林的自然生态适合它生存。因此在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里,绿咬鹃又一次成为原住民的象征,宁为自由殒命,也不在笼中苟存。如今这美丽的小鸟受盗猎和栖息地减少的影响已成濒危物种,但它拖着绿色长羽的迷人身姿,仍在密林中摇曳,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