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陕西航天的造梦之行
  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在今天的陕西,提起航天产业,人们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繁荣发展的西安航天基地,然而在很多老航天人心中,还珍藏着一份秦岭大山中的宝贵记忆。
  1965年,三线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经过在北京、四川泸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几地辗转,代号为“063”的基地最终落户秦岭深处,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理论研究、设计、研制、生产和各种试验基地。
  1965年,一批航天人来到位于陕西凤县境内的红光沟,建成了新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三线研制基地。当时没有试验室,有人大胆地提出将河沟边的厕所改造成实验室,就这样,中国航天试验史上罕见的“厕所试验室”诞生了。这间“厕所试验室”从1970年开始试验,一试就是10多年,我国首个姿态控制发动机最终也诞生于此,这款发动机当时被三线建设者们幽默地称为“厕所发动机”。
  “过‘原始的生活’,搞‘尖端的事业’。”用这句话来形容基地初创时期的状态再合适不过了。二十世纪末,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秦岭大山里的航天人逐渐随着单位回迁落户西安。如今,西安拥有亚洲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亚洲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
  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陕西航天人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负重拼搏、融合发展的不平凡征程。
  2006年,省市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了西安航天基地,标志着我省的航天产业发展跨入了新阶段。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西安航天基地的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柔版印刷机、垃圾热解技术、3D打印、无人机和直升机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初具规模。
  航天产业在西安的发展史,一如新中国70年发展的缩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老一辈航天人在那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响应国家的号召,无私地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在新时代里,陕西的航天人仍传承着前辈们在大山中磨练出的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创造着新的辉煌。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