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自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普及路径研究
□商洛学院任桂婷
  研究背景
  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媒体在乡村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然而,由于自媒体的良莠不齐,再加上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低、鉴别力差,这就导致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体的缺失或者陈规陋习、虚假新闻的流传,进而引发一系列危害社会安全的问题。因此,通过自媒体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当前社会一项紧迫的任务。
  研究开展情况
  (一)开展传统文化研究情况
  本课题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项目组成员撰写并发表研究论文1篇《商洛花鼓戏的文化人类学阐释》,完成研究报告1份,2019年11月参加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讨会1次。
  (二)传统文化在农村普及推广实践
  本课题在普及推广实践中,根据农村人口结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的科普实践。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目前农村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为了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受教育、长才干,励志为社会做贡献,课题组于2019年9月至12月先后在商州区任塬小学、张塬小学、枣园小学等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开展“诗书慧心 咏读经典”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10余次,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传统美德,激励他们自觉融入到新时代追梦征程中,助力留守儿童物质“脱贫”、精神“脱贫”、情感“脱贫”和文化“脱贫”,为孩子们撑起爱的天空。
  农村孤寡老人
  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是农村的又一大特殊群体,他们既要承受物质的贫穷,也要遭受精神的贫乏。2019年10月,课题组先后赴商州区杨峪河镇、黑山镇、百顺山敬老院通过开展“爱在重阳节,情暖夕阳红”等一系列文艺演出活动,给老人们送去关爱和慰问,在促进爱老、尊老、敬老、助老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农村外出务工者
  2020年春节前夕(疫情开始之前),利用农民工返乡较为集中的契机,以他们喜欢的新年日历的形式,制作传统文化宣传资料1000余份,先后到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山阳县等农村进行科普宣传。这些日历以“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邻里一家亲”等为主题,让广大农民群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坚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三)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情况
  为地方乡村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项目组与商州区杨峪河镇政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乡镇本土文化人才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为本地乡村文化建设出谋划策。2019年9月30日,商州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建国七十周年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在杨峪河镇举办。项目组成员协助本次“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地方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项目组从2016年7月开始,与商洛市商州区江山景区管理处合作,在其帮助和支持下,深入景区五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查阅文献资料,挖掘散落在民间的乡土文化资源并进行编辑整理,于2019年11月完成《商州美丽乡村——江山往事》书稿的排版印刷,并得到委托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传统文化的自媒体普及
  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系列微视频7个,待项目审核通过后,将通过地方政府的相关自媒体平台发布。
  自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普及的路径构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宽了科普的传播路径,传统的科普方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自媒体作为当下科普的主要载体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作为科普工作者,应科学合理构建自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普及的路径,以实现“趋利避害、增强自信、乡村振兴”的目的。科学引导,推动自媒体传播健康发展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千差万别,代表着个人的自媒体也良莠不齐。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其拥有者也大多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使部分自媒体过分追求发布速度或者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普及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不制造、不传播虚假信息,共同维护绿色的网络环境,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和谐健康发展。
  明辨是非,提高自媒体信息鉴别能力
  对于受众群体来说,抱着明辨是非的态度,需要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比如,一些自媒体将热点事件推送到公众,公众可根据各自的价值标尺、经验水平等,对事件进行是非判断和道德评判。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自媒体先声夺人的价值引导,往往会妨碍公众做出客观评价,甚至有可能让少数人被其利用和诱导。因此,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受众,需要学会冷静思考和正确筛选信息,不沦为“舆论暴力”的帮凶。
  创新形式,促进传统文化普及接受度
  近年来,中国社会生态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和传播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第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传承渠道和传播形式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方法。第二,建立培育、激励创新人才的机制,使更多农村非遗传承人及文化领军人物脱颖而出。第三,喜新不厌旧,创新与传统并举,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使更多农民朋友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滋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更加稳固。
  继承传统,落实科学普及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哺育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气节和品格是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因此,科普实践强调在传承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以及“根”,它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农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努力探索自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普及路径,对于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健康发展,增强群众文化自信,趋利避害地发挥社交媒体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的最大效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最终达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