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和管腔狭窄,引起血流不通畅,从而导致患者下肢发凉、疼痛甚至组织坏死的疾病。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旦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则需警惕心脏或大脑血管是否也已受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与血管硬化、脂质沉积等有关,这些因素会慢慢引起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症状,临床表现分为四期:
第一期:不适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足部微微发凉和麻木,但足部外观常与一般人无异。
第二期:血管继续变窄,患者可进入间歇性跛行期,即走路过程中突然出现小腿疼痛,休息一定时间后可缓解,但继续行走后可再次出现,周而复始。
第三期:静息痛期,即患者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疼痛,说明血液供应严重不足。这时,患者足部皮肤颜色像蜡纸,指甲增厚外翻,病程较长时还可出现小腿肌肉萎缩。
第四期:组织坏死期,这时,血流灌注无法满足患肢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一旦出现皮肤破溃,可引发严重后果,导致组织感染甚至肢体坏疽,最严重者需截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一旦出现下肢发凉、麻木、乏力;间歇性跛行;肢体出现持续的针刺样疼痛,休息都无法缓解,以及下肢严重缺血,包括皮温发凉、皮肤呈暗紫色、反复不愈的溃疡、感染、脚趾发黑等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就医。
如果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除了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首先要戒烟和远离二手烟,其次做到饮食均衡,少吃油炸和过于甜腻的食物,养成适量运动习惯。
需要提醒的是,手术治疗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患者出院后仍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定期复查,才能延长手术的治疗效果。
(李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