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4723期)
洗漱完毕,回到正屋,我说,“还记得两年前我对你说的话吗,搬到新院子,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吧?”老何笑着说,“记得,记得,就宽展了些亮堂了些。”我听后不禁笑了起来,说,“住在这里就是新生活的开始。”老何没有应声,但脸上浮现着藏不住的幸福和满意。我接着问,“老屋拆了吗?”老何说,“还没拆。”我突然想,那座院子,是一个念想,一个见证,里边有着老何的酸甜苦辣,也有着奔向幸福的难忘记忆。
我问,“还在养羊?”老何说,“养。今年身边少了,只有三只,一只黑山羊,两只白山羊。”我不明白,身旁只有三只羊,莫非身外还有几只?我追着问,“外边还有羊吗?”老何说,另外八只羊放在别人家代养,是本村的一个老汉,七十多岁了,身板硬朗,腿脚灵便,家里养了几十只羊,和我关系好,又有点沾亲带故,我就交他拦了。老汉说,“一只羊是拦,百只羊也是拦,没事的。”我好奇地问,“这样做成吗?要不要给人报酬?”老何说,“我们这搭人皮张厚,平日里给点面米糁子之类,最多也就割点肉,没有那么多讲究。”
顺着这个话头,我开始了一连串地开问,家里养的羊有多大,绵羊还是山羊,山羊肉一斤卖多少,黑山羊肉贵还是白山羊肉贵?老何听了问话,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将放羊的诀窍,如数家珍,向我娓娓道来:“我们这里大多拦的是山羊,绵羊不太拦,山羊能卖上钱,绵羊卖不上钱;最大的山羊有百把十斤重,生羊一斤卖二十四五块,羊肉卖四十多块。为什么不养绵羊呢,山羊肉比绵羊肉好吃,瘦肉多,黑山羊比白山羊肉更贵,比白山羊多好几种营养。古人在书里都有文字记载呢。有的人想多赚钱,就用绵羊肉卖山羊的价,骗了好多不懂羊肉的人。我们这里的吃家子,端上碗来,用嘴一吹碗上边的油,看一眼碗里的肉,就知道碗里放的是绵羊还是山羊肉。绵羊肥肉多,山羊肥肉少,这就是特点。以次充好的把戏,是盖不过明眼人的……”
事后,我查了一下资料,上边果然有着对黑山羊的溢美赞颂。《本草纲目》记载:羊食百草可疗百病,肉是十全大补,肝可明目清肝,血能消暑解毒,胆可疗疳治疮,乳可润肺清心,凡食羊者,男则补阳,女则补阴,少则强身,老则延年。我想老何一定是查了这些资料后,才对我说出这样的话,没有查阅或是至少没听人讲过,那是不会有这种说法的。看来,老何在养羊上还是一个有心人。
我又问了几个问题:平日里,拦羊都去哪些地方,会不会遇到一些狼虫虎豹?有没有口蹄疫?羊吃干草还是湿草好?山羊掉进深沟里能救出来吗?等等,像连珠炮,连串地发向老何,等待他的答案。老何一一接过作了详细地解答。老何说,拦羊是个苦差使,要把羊赶进沟里边,早上十点以后赶出,晚上六点以后赶回,羊爱吃暖草,就是太阳出来后晒过的草,草叶上的露珠落得差不多了,冷草吃了会拉肚子,弄不好会要了羊的命。羊赶进沟里人就没事了,羊会在沟坡上自己吃草。费事的是羊跑上沟上以后,要费神地赶一赶,怕吃了庄稼。剩下的事就是在沟底下捡拾落在地上的野杏核,核桃,摘沟里的野酸枣了。如果还有闲心,可以剪剪沟畔上的花椒,这些东西看起来挺不起眼,可东西挺值钱的呢。酸枣一斤十几块,杏核好几块,花椒也挺贵的,不卖也能做调料,一天一斤半斤,日积月累,斤两就多了。说到口蹄疫,我们这里气候冷,这个病几乎没有,有的是,羊蹄踏在草刺上,有时会刺破蹄子,发现了抹点紫药水,就好了,不治也会好。说到这里老何停了一下,看着我,笑着说,“这几年沟里没有什么狼虫虎豹,最担心的就是羊掉进草洞里,弄不出来,会把羊活活地饿死,真的掉进洞里了,就下去抱上来,太深了下不去,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上不来,也怪,有的洞通着远处,不知啥地方有个出口,过了多少天,从洞里钻出来,又跑回来,真是让人又急又高兴。”
老何不仅养羊,依然作务苹果,价格好时年收入十万有余,不好时,也有五六万,这几年由于年岁增加,身体也不如以前,儿女让他砍掉果树,不再放羊,够吃够喝,安享晚年就行了,为了那几个钱,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不合算。老何无奈,但只砍了几棵树,卖了十多只羊,趁着还有精神,能干多少干多少。地里的果树挖了,他种上玉米,现在,玉米枪戟似的列队而立,半腰的棒棒迎风而站,一派丰收的威武。
老何是个闲不住的人,出门都是看到他臂弯里挎着箪笼,或是手中捧着地里刨出来的东西,总之,没有几次空着手的。或许就是凭着这种勤劳,老何家才一步一步走向富裕!
我和老何聊着,不知不觉夜深了,院子里的灯也已灭了。我怕老何疲劳,便说,“今天就说到此,各自休息吧?”老何说好,那就明天再说。临送我出房子时,说“,我常对村里年轻人说,你们没有经过,再没有像眼目下这种好日子了,这都是党和国家的恩德,没有党,没有国家,哪来的这个好日子,跟着党走,好好地干,准没错!”老何一席话,让我顿生敬仰之情,一位陇东质朴地道农民,能有这样一句感恩至深的话语,的确让人敬慕。我想这不仅仅是老何一人的感想,所有陇东的人民,亦有同样的感想。有这样的人民,我们国家幸甚,民族幸甚。是的,没有党的好领导,像老何这样的人家,能从沟里搬上平地来,又从老院子搬到新院子,那是件太不容易的事。
第二天,我站在西边的沟边,搜寻原来的窑址时,窑洞荡然无存,窑址上是一片齐楞齐坎的平地,上边种满蔬菜,玉米,绿小豆,还有价格不菲的紫苏。窑内的主人,都像老何那样,全都告别了窑洞的穴居生活,搬到东边的公路旁,过上了高屋架梁的新生活。从此,把穷根撂在了深沟里,福根扎在了平地上。回来的路上,满眼是成片的玉米地,成行成列的苹果树,还有新栽的青槐,构成了一幅幸福美满的田园图画。特别耀人眼目的是,那一片片苹果树,挂满累累果实,金灿灿,红彤彤。所见的人,个个满面春风,含笑而过,仔细看了,服装光鲜,举止文雅。是的,这一切都要归结于老何所说的那句话:这都是党和政府的恩德,跟着党走,不要停步,好好干,日子一定一天比一天好。
想想,真的是掷地有声,富有哲理。
杜鹏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