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时,家离学校很远,来回大概要走十几里路。为了按时到校,我们一般都是天没亮就从家里打着火把出发了。
立冬后,天黑的更早,亮的更晚,天气也渐渐寒冷了,到了隆冬时节,路上甚至都结了冰,同学们少时大都家贫,穿得很单薄,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也不知是谁发明的,谁开的头,上学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很快地拥有了一个火盆儿。
火盆儿取材简便,只需要找来一个废旧的铝盆(碗)或铁瓷盆(碗),在盆(碗)的上边沿钻上对称的四个眼儿,安上用铁丝做成的手提把把儿即可。我很快就在家里找到了一个穿了眼儿的、不能再使用的一个废旧铁碗,做成了一个简易的火盆儿。
烧火盆儿其实是一个技术活儿,盆儿越小,难度越大,我第一次烧火盆儿时便闹了很多笑话。那天,我小心翼翼地在火盆底儿垫上一层灶洞里已经充分燃烧过的火炭儿,然后铺上一层细细的干柴棍儿,上边再码上用弯刀剁得整整齐齐的、不干不湿的“花脸树”木头,然后费力地吹起来,希望干柴燃烧起来带动湿柴燃烧,把火盆儿火烧得旺起来。然而我费力地吹了半天,吹了一脸的灰,浓烟直呛得我睁不开眼睛,一下两下没吹着,忽然一下吹着了,还不小心把流海前的头发烧了,让人苦恼不已。父亲在旁边指导说“:你这火盆儿空间本来就小,你还要用柴火压得实实的,连一点空空儿都不留,它怎么烧得起来?柴火要架空,才会烧得旺。”我按照父亲教的诀窍,很快就把火盆儿烧旺了。第二天早上,我拿起我心爱的小火盆儿,开心地加入到上学的火盆大军中去了。
上学路上,再看看同伴们的火盆儿,真是大开眼界。一个个火盆儿取材各异,大小不一,但无一例外都烧得旺旺的,既暖身,又暖心。看着几个高年级同学做的火盆儿,我们不由得笑了,原来他们把家里废旧的洗脸瓷盆做成了一个超大火盆儿,码上柴火估计得有十几斤重吧,想想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们不禁吐了吐舌头。
一路上说说笑笑,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学校。此时柴火已经充分燃烧过了,没有了冒烟的柴木,留下的是半盆晶莹剔透的火炭儿。把火盆儿放在课桌下,双脚很安逸地放在火盆沿儿上。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四下透风的土墙教室里,一个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火盆儿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星罗棋布,让人感觉到,这分明就是温暖的春天,哪有冬天的影子呢?讲台前也有一个大火盆儿,那是同学们为老师准备的,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火盆里最亮、最大的火炭儿放进去。朴实而又善良的孩子们,我们要让老师们更热火,这样他们讲起课来才会更带劲儿!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冬天里那一盆盆火盆儿还经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简简单单的一盆盆火,曾带给我们多少温暖和欢乐啊!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艰苦岁月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因此而自卑,反而教会了我们面对困难时的从容,培养了我们乐观的精神。
当年我上小学时的那间土墙教室早已经不在了,现在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也吃得饱、穿得暖,教室里大多已经安装了空调、油酊等取暖设施,交通的便利,大多数孩子再也不需要起早贪黑打着火把,或提上火盆,用微弱的光去照亮上学的路,真心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早日找到属于他们的“火盆儿”,去照亮他们幸福的童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