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开拓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有了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就有了源头活水。在奔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我们乡村振兴必须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一、科技创新是粮食安全的硬支撑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与世界农业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还必须在玉米大豆等作物单产、蔬菜种子国外依存度、畜禽种质资源、种源自给率和生产性等问题上追赶超越。科技创新的硬支撑能有效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产出率、利用率,降低损耗率,切实做到提质增效。近年来,以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为主的新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但还必须在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等方面下大气力。
二、科技创新是生活品质的推力器 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加速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就必须促进新能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在农村各领域推广应用。特色民居改造、饮用水水质提升、厕所改造必须依靠先进技术;电商下乡、农产品流通必须依靠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必须依靠“互联网+”。各领域协同推进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治理上的助推作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三、科技创新是生态宜居的主抓手 科技创新在村镇规划与村落布局、乡村绿化与生态景观营造、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秸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使用等方面能发挥出重大效能。比如实现田间万物互联的成功探索,通过田间数据采集站、无人机、田间摄像头及各类传感器,采集农作物生长及环境数据、农田土地数据,全方位跟踪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重要信息,这离不开科技创新。再比如建设兼具人文美与自然美的特色小镇、采用自然生态种植建成稻田景观工程的建设思路,也都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抓手。
四、科技创新是乡风文明的新途径 互联网在农村快速普及,开拓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及法律、医疗、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得以广泛传播,农民的现代化意识进程增快,但当前还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自然成长,将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的文化引领还不够,比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够深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文化自信还不够深入人心,这都需要我们运用科技创新手段,丰富宣传形式,使先进文化能让农民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做到有规划有秩序地宣传。用乡村文化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动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随着生物工程、信息科学、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将引领乡村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对于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笔者有三点思考:一、打造农村科技创新人才新高地,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吸引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和人工智能农业科技企业入驻农村发展农业,力求做到产学研结合,着力解决数字农业技术、农业人才培养等问题。二、不贪大而是求广,传统工艺、特色产品虽不是大项目,但易操作、好推广,如果林下种植、特色加工等小项目也能有科技创新的助力,是实际而又有效的发展方式。三、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链,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资源,利用电商平台、网络营销渠道、物流等途径,打通堵点、难点,采取“直播+电商+短视频”等方式加快农产品网络销售,推动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
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曹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