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孟丹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教授余波团队合作的一项纳入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样本的研究首次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内的BACH1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血管炎症中发挥“主凶”作用,这一成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难题提供了新靶点。研究论文发表于《循环研究》。
研究团队首次发现BACH1基因是致病“主凶”,它的表达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并发现BACH1基因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和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都呈现高表达。团队研究还发现,“湍流”带来的血液与血管内壁摩擦力会增加内皮细胞BACH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调控因子YAP基因表达和血管的炎症反应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