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已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同步新建约3.5万个安置社区。一揽子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吃、住、行、就医、就学等方面的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也顺利转入以后续扶持为中心的新阶段。然而,当前安置社区公共卫生环境、社区绿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公共文化环境、公共安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损坏了移民搬迁安置后的期望。治标先治本,治本先清源,要破解上述安置社区公共环境存在的问题,根子在于唤醒“社区主人翁”即移民的自治监管意识。
就紫阳县而言,其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在“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新建成集中安置点139个,易地扶贫搬迁19291户、64168人,顺利的退出了贫困县队伍。通过对其安置社区移民进行线下走访调研,分析回收的541份有效问卷得到,当前,就其社区公共卫生环境而言,受访者中53.42%认为所在社区的公共卫生环境“不太好”,61%“不太满意”所在社区公共区域卫生清洁工作,59.15%“经常见到”所在社区公共区域乱扔垃圾现象,45.10%认为所在社区楼道、道路等公共区域只是“偶尔保持清洁”;就其社区绿化环境而言,受访者中49.35%认为所在社区的绿化环境“不太好”,54.34%“不太满意”所在社区绿化覆盖率,60.07%认为所在社区公共区域的绿化覆盖率仅仅为“5%以下”,33.64%认为所在社区公共区域绿化以树木居多且有19.78%认为所在社区公共区域“无绿化”;就其社区基础设施环境而言,受访者中50.28%认为所在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不太好”,59.89%认为所在社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太满足”日常使用,45.29%认为所在社区内基础设施“从不排修”且有38.45%“不清楚”所在社区内基础设施维护排修状况;就其社区公共文化环境而言,受访者中52.13%认为所在社区的公共文化环境“不太好”,53.79%“不太了解”所在社区的公共文化环境,56.75%认为所在社区“从未开展”过环保教育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就其社区公共安全环境而言,受访者中46.77%认为所在社区的公共安全环境“不太好”,57.12%对所在社区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不太满意”,50.09%认为所在社区的安保人员及监控设备配备“不太充足”。此外,对其移民参与安置社区公共环境监管意愿分析得到,移民满意度、移民期望、移民意愿表达、制度建设与宣传均对移民参与安置社区公共环境监管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当前移民整体满意度较差,移民入住前期望较高,移民意愿表达的途径、方式、效果不太好,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社区宣传力度较弱。
为改善安置社区公共环境现存问题,提升移民监管安置社区公共环境意愿度,笔者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一是全面提升移民满意度。在社区治安上,切实做好社区居民及流动人员信息的登记更新,强化居民参与治安管理的意识;在社区管理工作上,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定期进行岗位培训,鼓励建设志愿者队伍,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在社区服务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服务主体多元化为社区移民提供更为优质的专业服务;在社区整体环境问题上,积极开展卫生环境宣传活动,培养移民环保意识,提高社区绿化覆盖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努力实现移民期望。首先,巩固社区人文环境。通过设立交流室、文娱活动室、评选最美家庭活动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互通互融的机会;其次,做好社区便民保障服务。提供信息咨询、健康义诊、政策宣传、疏通下水道等便民服务,加强移民与社区间的联系;最后,强化社区安保力量,建立居民安全感屏障。通过选择专业服务机构为社区配备安保力量及相应的软硬件设施、鼓励社区居民组建内部安全领导小组等,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系数。
三是有效保障移民意愿表达。首先,移民意愿表达途径多元化。通过建立社区交流群、社区居民意见收纳箱、社区民愿接待室、社区投诉办公室等方式保障移民的意愿有表达的途径;其次,移民意愿表达方式多样化。移民可以运用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多种方式及时进行信息交流,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环境的监管;最后,建立移民意愿表达反馈机制。及时向移民反馈议事结果,用结果来强化移民的参与监管意识,形成社区监管的闭环。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与宣传。一方面,在制度建设上,应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出台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等不同主体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在社区宣传上,应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墙、交流群、宣传栏等载体,利用群众大会、党员大会等活动进行各项制度及环保知识的解读和普及,及时宣传群众关注并希望了解社区配套管理制度,吸取移民各项制度建设上的合理建议,以提升移民参与安置社区公共环境监管的意愿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随着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结束,乡村振兴工作拉开序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返迁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相信通过全面提升移民满意度、努力实现移民期望、有效保障移民意愿表达、加强制度建设与宣传,具体到对社区治安、社区管理工作、社区服务、社区整体环境、移民意愿表达、制度建设与宣传等方面的改善,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移民参与安置社区公共环境的监管意识,促进安置社区公共环境的有效改善,提升移民在搬迁后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筑牢贫困移民防返贫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