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作为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除此之外,它们还在生物演化、环境变化等等方面影响着世间万物。
一、病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它的复制、转录、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
二、冠状病毒有哪些 新冠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其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其余6种包括SARS-CoV(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S-CoV(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三、为何现在还受新冠肺炎困扰 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仍然深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这是因为病毒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而病毒变异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的病毒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目前变异新冠状病毒主要有六大类,分别是Alpha、Beta、Gamma、Delta、Lambda和Omicron。
四、病毒为什么在变异 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变异毒株只占全部变异毒株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变异毒株没有被发现。
不仅仅是新冠病毒,所有的病毒都很容易发生变异,这是由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病毒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物,一般只有两种物质构成:蛋白质外壳(衣壳)和里面包着的核酸(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病毒并没有独立的生命系统,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当新冠病毒进入细胞内快速复制时,就意味着病毒RNA的快速复制,需要不断地用“原材料”(A、T、G、C四种核苷酸)来装配自己的核酸,在数万到数亿次的复制过程中,病毒会随机出现复制错误,即发生变异。
五、变异是病毒进化出的策略 病毒在细胞内的生存并不容易,一方面要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另一方面还要与其他病毒争夺空间,突变率高、变异速度快就意味着更有机会适应环境。但并非每种变异都能让病毒存活和发展下去。同一时期,病毒的变异可能会有很多种,但“适者生存”,只有那些有效躲避免疫系统侦测的,并且保留甚至增强了传播能力的变异毒株,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成为优势毒株。总体来说,病毒为了能不断传播,在同一种宿主中传播时会把自己逐渐变得“温和”,有着“毒力变弱,传播性增强”的趋势。从生存策略角度看,病毒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杀死宿主,而是生存下去和扩大自身的地盘,这只有通过更多宿主的传播才能实现。如果突变后毒力增强,传播力往往会有所减弱,随着宿主死亡,病毒的生存空间也就消失了。
六、新冠肺炎疫苗仍需接种 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变异性,因此需不断研发新的疫苗,但这并不意味着现有的疫苗不管用。恰恰相反,尽管新冠病毒不断出现变异,但这些变异都只出现在少数基因上,因此现有的新冠肺炎疫苗对防御这些变异毒株仍然是有效的,表现在接种疫苗后即使出现感染,也是无症状、轻症和普通症状居多,重症极少,说明疫苗的保护作用仍然有效,仍然需要接种。
(姚 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