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依然有效

尽早主动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

陕西科技报
  截至3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5141.2万剂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现有疫苗接种以及疫苗加强针接种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
  
  一 新冠疫苗的免疫原理是什么?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有了这些抗体、细胞免疫、免疫记忆,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新冠疫苗在体内发挥作用分为三步。
  第一步:疫苗通过注射器注入体内,成功地绕过了被称为“人体抗感染第一道防线”的皮肤和黏膜,模拟“坏人”入侵体内。
  第二步:疫苗来到了“人体抗感染第二道防线”,遭遇各种免疫细胞的阻击。免疫细胞每时每刻监视人体内有无细菌、病毒等入侵,一旦被它们识别为“坏人”,它们立即吃掉或杀死“坏人”,并将“坏人”入侵的信息通报“第三道防线”的淋巴细胞。这里的免疫细胞,识别能力仅看外表不看“内涵”,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步:没有被“吃掉”的疫苗,来到“人体抗感染的第三道防线”,驻守在此的是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识别更准确,能实施精准打击,这种精准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疫苗来到后,特异性免疫一开始是产生少量针对新冠病毒的IgM抗体,经过一定时间反应会产生大量针对新冠病毒的IgG抗体,并产生一些记忆细胞来记住“坏人”模样。有了记忆细胞记住新冠病毒的模样,如再次遇到新冠病毒,免疫细胞反应速度和幅度均会加大,立即加入“战斗”,在病毒还未大量复制、成规模作乱前予以消灭。
  接种疫苗,就如同一次抗病毒“实战演练”,让人体拥有一支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军队。
  
  二 接种加强针能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声明,强烈支持紧急及广泛推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以应对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加强免疫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加持久的免疫能力和更加牢固的免疫记忆力,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也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同源加强接种和序贯加强接种有何区别?一个人已完成两剂灭活疫苗接种,第三针加强免疫仍然接种灭活疫苗,无论是不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都是同源加强接种;如果第三针接种的不是灭活疫苗,比如是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就是序贯加强接种,也被称为异源接种,因为灭活疫苗和后两种疫苗的技术路线、作用原理不同。
  研究数据表明,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均能够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对于目标人群来说,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序贯加强接种应该注意什么?序贯加强接种的对象,须符合四个条件:第一,必须是18岁及以上人群;第二,必须已全程完成2剂次的灭活疫苗接种且已满6个月;第三,这2剂次接种的必须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灭活疫苗;第四,没有进行过加强免疫,也就是第3针没有打。其他注意事项跟过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注意事项一样。
  
  三 60岁以上人群请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老年人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从全球新冠流行情况来看,最近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病例超过了既往任何一个变异株流行高峰。监测数据显示,疫苗在预防重症和死亡等方面有良好效果。目前来看,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与全人群相比仍然偏低。相对于年轻人,免疫功能弱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要更高。去年8月份扬州疫情共计1388例感染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了67例重症病例,而65例是没有接种或者没有完成全程接种的。最近香港公布的统计数据,在前期死亡的病人当中,老年人占到90%,其中接种疫苗和没接种疫苗的病死率分别为0.04%和1.54%,两者相差几十倍。因此,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对老年人至关重要,可显著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部分老年人认为,我外出活动很少,平时都在家里,没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其实不然。老年人即便不常出门,家中的其他人员也可能将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带回家。因此,本着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每个人尤其是老年朋友们,应该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
  疾控专家呼吁,没有禁忌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应主动、尽快完成全程两剂疫苗接种;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后满6个月,要尽快完成加强免疫,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安全性如何,有副作用吗?
  我国目前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开展了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全人群Ⅰ、Ⅱ、Ⅲ期临床试验,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结果分析显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占了大多数,主要为发热和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等。异常反应多数为过敏性皮疹。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目前,新冠病毒疫苗在境内外60岁以上老人当中的接种数量已经超过5亿剂次,接种过程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老年人无论是发热、局部反应,还是过敏性皮疹发生率均低于60岁以下人群。
  老年人群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性慢性疾病。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方案指出,慢性病人群中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通常情况下,即使有基础疾病的人,严格把握禁忌情况下,接种疫苗不会增加严重异常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疫苗时应如实告知接种单位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预检医生能够做出客观判断。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一定要确认基础病控制良好并处于稳定期,如果不能确定,可以咨询医生,在药物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接种前1天,好好休息。
  (3)穿着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
  (4)提前预约,携带身份证。
  (5)不要空腹接种。
  (6)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
  (7)在接种现场,向医生主动、如实介绍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近期服药信息,并提供既往就诊病历资料,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
  (8)陪同家属和接种点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询问接种者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9)疫苗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
  (10)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11)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12)高龄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应由家属陪同接种。
  (13)接种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患者。
  (14)接种疫苗后,仍需自觉遵守社区/农村防疫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生活习惯。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