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领下,2021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1189家,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7家,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343.44亿元,首次认定191家瞪羚企业和98家潜在瞪羚企业……3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通报了秦创原建设一年来见效成势的成绩单。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了近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进的六项工作:
抓好模式经验推广示范,联合发改、教育等部门,推广西工大“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印发试点推广《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与推广动员会,实现全省理工、综合类高校试点全覆盖。
推动总窗口率先打造样板示范,围绕总窗口高质量项目集中签约、示范样板揭牌,推动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加快实质化运营,打造首个示范样板。
聚焦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抓好《倍增计划》及其相关政策的兑现落实,以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为抓手,多措并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一批上市企业。
加大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合作,加强与中关村、张江高新区、苏南自创区等对接,围绕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怀柔实验室煤炭清洁利用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建立沟通联系通道,加强开放合作。
拟定在2022年第六届丝博会期间,组织以“创新开放·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秦创原发展高端论坛,协同发挥政产学研用金要素聚合效应。
聚焦落实《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协调各地市、高校、企业进一步融入秦创原建设,开展对接行动,组织11个专项小组深入地市、高校、院所、企业等,查找问题、征集需求,建立需求、成果、项目清单。
2022年,秦创原建设力争组织指导路演活动200场次以上,推介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总窗口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并注册公司不少于200个;支持建设200支左右“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为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余名;新建40个省级研发平台、30个创新创业载体;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00亿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0家、认定瞪羚企业200家以上,遴选入库培育30家拟上市后备科技企业。
(本报记者 周 励 孟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