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技科普机构新媒体平台传播效果提升策略
西安欧亚学院 闫晋瑛
  《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通过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素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切实有效地深化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产品供给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培养科普理论研究和科普传播人才队伍,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着力提升应急科普能力,构建完善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其中,科技科普机构面向社会与公众的公共传播效果提升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打破了科技科普垂直领域专业机构对于信息传播的独家地位,带来社会面向上对于科技科普信息需求总量的显著增长,也伴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信息内容更为纷繁复杂真假难辨。随着信息传递的“技术赋权”,科技科普类的用户和受众也可以参与传播,并提出颗粒度细化、互动性增强、技术手段丰富、内容选择个性、互动表现力提升等诸多需求。在此背景下,我省科技科普机构作为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内容生产机构,所运营的新媒体平台在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提升公众媒介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的实践中应发挥更加有效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研究计划项目”支持,项目组在数据跟踪、焦点访谈、案例分析等基础上,如何强化科普推广能力建设,如何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作用,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强化阵地建设,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科普氛围方面展开研究,就科技科普机构新媒体平台传播效果提升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积极推动新媒体矩阵传播的布局。以微信平台为例,根据2021年数据跟踪,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官网公布的下属科协机构收录名单共有173家单位,共开通65个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总体开通率为35%;全省24家省级单位与科普基地中,开通率为50%;全省139家省级学会中,开通率为33.1%;全省10家市级科协中,开通率为60%。综合观察,目前陕西省科技科普类机构中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以订阅号为主,活跃度、信息传播影响力、矩阵合力效应尚未形成,此种特征在其他新媒体平台中也有所表现。
  其次,加强科技科普机构新媒体传播的专业能力和解码能力。高质量内容生产及清晰的运营思路是观察评价新媒体传播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研究团队对发布数据、WCI传播指数的观察发现,各级各类科技科普类账号在新媒体运营中表现不一,反差较大。省级科协账号具有较强的用户思维与服务意识,传播话题具有较强的贴近性,符合用户的认知特性、阅读习惯与新媒体使用习惯;科普基地的传播内容主要围绕本基地展开,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市级科协的传播内容以对外宣传为主,涉及会议、科普栏目等;省级学会以学会学科为主要传播方向,以对内服务为定位,内容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性,对普通用户的阅读和理解门槛性较高。
  如何向社会公众通俗易懂、可视化地挖掘并展现专业领域科技科普信息,是所有新媒体平台均应统筹提升的目标,这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新媒体运维团队,通过持续培养、有效培训、沟通协作、项目牵引,重点投入、聚焦培养,体系化地促进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再次,坚持科学专业主义,创新科技科普传播形式。科技科普类机构由于独特的业务属性,用户对其具有天然的专业度要求、信任感、权威感。新媒体具有突出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性,可以很好地为科技科普类内容服务并提升其传播效果。科技科普类新媒体应有体系、有设计地在内容和表现手段间架起桥梁,在坚持内容专业主义同时,突出科学信息服务功能,促进科学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认可。一方面精准把握科技科普类传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应该消解权威性表达中的晦涩难懂,创新性地运用多元传播形式,利用图文、视频、漫画、可视化数据、交互数字出版、富媒体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张力,有趣有力地传递专业科技科普知识、建立专业化新媒体传播形象,将专业内容融入新媒体传播语境与传播语态,创新优质内容与社会服务。
  最后,加强科技科普机构新媒体平台的聚合效应和整合力量。随着全媒体融合进入到新阶段,更广泛的科学传播系统有待整合协同并发挥更大效能。除了跨媒体形态的传播矩阵,在科技科普机构内部多点分布的传播圈层、社会协同资源传播圈层、第三方及用户衍生的传播圈层等方面均有待激活。结合现实条件,可以充分利用我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力量,共同构建各方参与、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科普新媒体生态圈。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随着有效的可持续的科学普及平台和科学普及能力建设,提高新媒体时代科技科学传播效果,是缩小城乡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增强科学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补充,在实践中完善提升指日可待。
  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PSL45)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