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5日,宋振骐院士(右)来西安指导院士工作站建设。(左为中天科技总经理赵一帆)
自2021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一年来,省科协立足科协实际制定《省科协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实施“12621工程”,旨在通过充分发挥科协及所属学会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打通需求、人才、成果融通平台,聚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培育,更加高效地促进科研和产业深度融合。
据悉,陕西中天盛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12621工程”的受益者,省科协助力建立的宋振骐院士工作站正在“加油、赋能”其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随“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媒体企业行”活动,对此进行了采访。
省科协助推建立宋振骐院士工作站 在“12621工程”的内容中,“推动建立1个院士之家、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就是通过开展院士专家项目合作,发挥院士专家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聚焦在企业、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探索建立战略科学家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将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成我省柔性引才的有效高端平台之一。
“2020年,我们入驻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通过中船航天创新中心科协联合体向省、市科协汇报了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建立院士工作站的想法。”中天科技总经理赵一帆向记者介绍说。
宋振骐院士是我国“实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煤炭行业的首位也是唯一一位科学院院士,数十年来坚持深入煤矿生产第一线为矿山“号脉”,在预防控制与岩层运动有关的各类重大事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煤炭部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国家级奖项。2021年 4月15日,宋振骐院士专程来西安指导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并对后续科研工作进行布置。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和省科协相关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各部门提供充分支持,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设进度,落实相关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的物理支撑条件,并制定相应保障计划。
2021年5月21日,省科协常务副主席李肇娥到中船航天创新中心,调研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科协联合体助力秦创原建设情况时,对中天科技的科研工作给与了高度肯定和赞赏。
2021年11月,在省、市科协和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宋振骐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
研发第三代“煤矿水文监测预警系统” 省科协多方统筹汇聚资源,吸引全国学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创新团队落地秦创原,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加强与院士专家及高校院所的合作,通过战略决策咨询、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促进院士专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根,为企业科技创新加油鼓劲。
赵一帆说:“矿井水的水质自动化、连续、实时监测是世界性技术难题。中天科技主要致力于矿用(井下)自动化感知探测兼预警设备及相关系统的研发,现主要产品为‘煤矿水文监测预警系统’。这个平台在井下可长期稳定无值守监测,进行实时、连续、自动化跟踪水质变化情况,根据水质变化进行相应预警,杜绝安全隐患。”
宋振骐院士工作站成立后,中天科技第三代产品在一、二代产品研发的技术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改进和优化,完善结构设计,确保井下和地表室外环境的稳定运行;添加温度补偿、湿度监控等辅助模块,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耐用度;独立设计自有的硬件控制主板;开发完善了云端大数据集成平台和云端综合监测、控制平台;扩展了水质监测范围,可在线实时动态监测。
该产品成果曾获中国煤炭学会二等奖、中国煤炭科技十大成果奖等奖项,研制的设备填补了行业空白,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谈到院士工作站的愿景和目标,赵一帆说:“下一步,我们将煤矿水害监测预警系统产业化、推向市场;依托宋院士在矿难防治方面的成果,为中天各类产品提供战略思维指导及技术咨询、攻关和突破;联合宋院士团队为中天和社会培养新人才;展开更多煤矿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及灾害处理的产业化产品的研发、实验和落地,为国家能源安全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周 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