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时代,算法和算力的不断突破,让AI技术飞速发展。在工业生产、医疗、交通、能源等领域,AI与大数据技术相互协助,解放了人们许多无意义、重复危险的工作,也为企业的效率与安全带来了增益。不过完美的技术并不存在,我们一边享受着数据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个人信息“裸奔”的挑战,身边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都偷窥我们的个人隐私。
如何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
用魔法打败魔法
用AI来打败AI,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一种新的AI系统上线,这个AI系统的规避逻辑是,在谈话的过程中加一些其他声音的“佐料”,只不过这些“佐料”很微弱,不会像外放的音乐、声音那么嘈杂,影响我们正常的交谈。
只要在人们交谈的过程中,打开这个系统,空间内就会播放一段微弱声音,在不影响正常对话的前提下,掩盖交谈的声音,以避免被麦克风收音。
这个AI系统,是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新方法。该系统可以很容易地部署在我们常用的电子设备中,只要在电脑、手机等硬件运行,就可以实时保护用户的隐私。
用AI技术来干预麦克风获取声音,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点子。此前也有相关的技术解决这类问题,不过因为声音交谈的特殊情境,无法预测几秒后谈话的单词与语速,这使得AI无法跟上交谈双方的对话节奏,从而影响对话覆盖遮蔽的效果。
AI深入隐私保护
AI越智能,获取、存储、分析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隐蔽。虽然AI技术的中立性是共识,但背后的大公司、黑客的应用都是被利益所驱动,一旦这些信息不被合理地应用,就会造成各类影响严重的事件发生。
视听生活是现代人类娱乐、生活的必需品,无人能够离开嵌入摄像头、麦克风的各类电子产品。城市的运行、工厂、企业的管理运营离不开各类摄像头设备的辅助,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社会、企业及个人信息都在数据世界中流动。
技术发展总比法律的约束快。如果通过立法、道德的方式去约束,漏洞也会越来越多,安全和隐私得不到保障,这也会减缓AI的发展。保护隐私和安全是技术发展的关键。用AI的方式去约束一些AI技术对隐私的滥用,成为数智时代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必选项。
不过当前基于AI深度学习的隐私保护研究正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挑战,另外就是监管层面的落后与缺乏。技术发展的特性,使得监管层面一直是跟在技术后面跑。如何采用创新的监管方式,可以提前预警,而不是事后补救。如何构建监管层面与其他第三方科技企业合作的沟通平台,一起评估未上线的新应用,保障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也是未来重要的研究议题。
(张 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