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发病急骤,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根据类型不同,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两类,一般认为从急性发病至3个月内病情才会相对稳定、不易变化,所以发病3个月内的诊治尤为关键。
急性中风后,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其中肺部感染最常见。国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风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占7%-38%,我国这一比例占11.4%,出血性中风患者中发病率为16.9%。2003年,国际上提出中风相关肺炎这一概念,指出它是中风后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增加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患者中风后通常会存在意识和吞咽功能障碍,从而造成误吸和免疫抑制,进而诱发了肺炎。此外,重症中风会引起全身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系统过度兴奋,全身血管收缩,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肺瘀血水肿会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进而引发肺炎加剧。
一旦中风患者出现肺炎,将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打击。中风后肺炎的病原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多种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较多见。而且,疾病过程中病原体往往多变,易出现多耐药菌。被这些难缠的细菌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缺氧等情况,这对于本就已经饱受中风折磨的大脑来说,可谓是二次打击。肺部炎症反应不仅会加剧脑损伤,还会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令患者难以快速康复,中风相关肺炎还会让患者30天内的病死率增加3倍。
中风后肺炎如洪水猛兽般可怕,所以医生、家属都应加以防范。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和综合管理,以防肺部感染。
(张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