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各类营养素,并排出食物残渣。随着年龄增加,消化系统各器官出现功能减退,影响老人营养状况。
消化系统衰老会给人带来哪些变化? 味觉改变。口重,对酸、甜、咸的感觉降低约4-7倍;口苦;渴感减退,造成盐摄入多,饮水少,容易出现脱水。此外,降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抗生素等药品也会引起味觉和食欲的改变。
嗅觉退化。人到80岁后嗅觉会显著下降,而痴呆、帕金森等退行性病变早期就会出现嗅觉减退。加之视力减退,对食物的色香味感知差,出现食欲减退和营养不良。
吞咽能力下降。因咀嚼肌和口咽肌群等功能减弱,30%-40%的高龄老人会出现吞咽异常,表现为饮水呛咳、误吸。
食管和胃的蠕动变慢。90岁后食管几乎不蠕动,贲门口松弛,出现胃食管反流。
结肠传输功能减慢。加之摄入膳食纤维和饮水量不足,常常出现便秘。
肝胆功能减退。出现胆石症,以及肝脏的血流量下降,加之老年人因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易引发药物性肝损害。
老年人消化症状治疗难点在哪儿?
治疗老人消化病最难在于区分患者是衰老带来的生理性改变,还是疾病导致的病理改变,或者是精神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所以诊疗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优先调整生活方式。衰老是自然规律,出现问题先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每出现1个症状就加1种药,形成“药物瀑布”。
对症处理。症状缓解了就停药,有症状再吃。如果持续服用2周无效,也该停药。如胃食管反流,长期服用抑酸药会影响蛋白质消化,胃酸还有杀菌作用,长期抑酸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避免按照成人单病指南诊疗。老人的消化问题并非单病导致,要区分衰老和疾病,还要考虑多种疾病和治疗之间的关系、心理问题、社会支持等,需进行综合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多方面干预。
哪些好习惯有利于延缓消化系统衰老? 保持口腔和牙齿卫生。定期检查口腔,牙齿残缺不是衰老的表现。
定时喝水。少量多次饮水,每天液体摄入量约30毫升/公斤体重。
饮食中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老人每天需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改变食物质构来适应衰老,如将硬的食物打碎,确保摄入的食物能够满足人体需求,优质蛋白质要三餐均匀摄入,摄入不足时可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补充。
不要乱加药。避免多重用药,服药种数多的老人看病时要带上用药记录单或药盒,医生核查,看看哪些药物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维持良性社交。独居、听力障碍、疫情都会造成社交疏离,多人备餐、聚餐,不吃剩菜可以增进食欲,增加饭量。
对老人来说,营养好比人体防御开关,消化系统衰老很少造成消化吸收不良,一旦老人发现自己出现乏力,或食欲减退、吃饭减少1/4,或体重减轻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谭 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