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1日,由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主办,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泰国格乐大学科学研究院、陕西蓝天空天环境技术研究院协办的“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实现‘双碳’目标”研讨会在长安大学举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会西安,聚焦“双碳”目标,结合理论和实践,共同探讨“双碳”时代命题。
联盟理事长丁德科作总结讲话。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曹文举、长安大学副校长贺拴海、泰国格乐大学副校长张旭伟致辞。
贺拴海说,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长安大学以“双碳”国家战略为主线,有序开展了学科方向凝练、学科平台建设、学科团队汇聚、重大项目实施和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曹文举表示,需要通过科普凝聚行动共识,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省科协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张旭伟希望与陕西高校相关学者一道合作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为公众生命健康事业做出积极、切实贡献。现场作主题报告的专家学者中,丁德科教授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公众生态文明科学素质,要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唯物论及辩证法;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知;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弘扬生态文明建设法治精神。
西工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晨光从“未来5年全球变暖升温1.5℃”的提出背景进行解读,进一步说明“双碳”愿景的重要意义。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刘兰剑从模式、工具、环境三方面分析,提出了几点西安核心产业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陕师大化学化工学院张尊听教授认为,全球能源转型“仍在中途”,要辩证认识二氧化碳在能源形成、应用和开发中的作用。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院副院长张利,认为,元宇宙所主导的世界是低碳的,深化元宇宙认知、借势、转型,让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陕西学前师院教授韩奋发分享了如何积极探索构建中小幼校园科学“双碳”教育体系,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长大人文学院胡金东教授,建议我省应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西安体育学院教授苟波说,健康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西安理工大学黑晓卉博士认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程雨薇称,科普法治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加强科普工作制度设计。
线上作报告的两位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学者,赵晔教授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王奕群博士认为需要通过系统性思维推动“双碳”政策落地。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