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入职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测评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走系统完善的幼儿教师职业心理测评体系,重新审视幼儿教师选拔标准和选拔范式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的核心问题。为此,构建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的概念,构建幼儿教育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有效运用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心理、测评系统 目前,幼儿教师选拔体系主要遵循“思想道德品质评价、体质测验、专业理论与技能测试”的基本范式,其基本逻辑认为有效教师是“较高思想觉悟、较好身体素养及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体”。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教师选拔模式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致使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后,职业责任感低、敬业意识不强、职业倦怠感高,虐待学生等不良的心理问题与行为时常显现。重新审视幼儿教师选拔标准和选拔范式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的核心问题。
1.目前国内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研究概况 1.1临床心理学视域下的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研究
临床心理学研究者更多将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理解为教师为适应工作的需要所应该具有的健康心理品质。学者张积家(2008)和张大均(2010)等也认为教师职业心理品质主要是教师在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水平。此类研究,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生理心理层次或临床医学层次所经具有的心理品质,忽略学校组织层次对教师积极职业心理品质的需要,同时,研究更多关注了消极心理与行为问题,忽略了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
1.2组织行为学视域下的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研究
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倾向于将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理解为教师职业心理胜任力,即教师应积极发展和塑造适合于胜任教师职业需要的心理特质。教师职业心理品质的结构探索多以职业绩效、工作满意度等为参照,在理论上正向预测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特质即教师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组织行为取向的教师职业心理品质研究以客观的职业行为结果为依据,来探索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内在结构成分,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此类研究也面临诸多质疑,如高工作投入是否也会带来职业倦怠等负性心理健康问题呢?
1.3专业发展论视域下的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研究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密切关联,互为因果。研究发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职业心理健康也存在显著差异。遗憾的是,此类研究多以思辨和经验观察为主要方法,没有能够较好理清职业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其提出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测评也多是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缺乏实质研究的支持,更没有相应具有操作性的测量指标。
综上,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应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首先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应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身心层次),其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应能有效促进其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层次),最后教师职业心理品质应能促进教师自主化发展(自我发展层次)。因此,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应综合考虑上述三个层次。
2.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构建的研究意义 2.1丰富幼儿教师选拔机制的核心指标,为职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建构
从身心层次、组织行为层次和自我发展层次等三个层次综合理解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内涵及其结构,丰富发展教师职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建构意义。其次,以教师在工作中展示出的关键行为事件,来确定教师心理品质的核心指标,对改进现有选拔性职业心理测量方法有具有一定启发性。
2.2构建全新职业心理健康概念,创建选拔幼儿教师标准化测评系统
构建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的概念,探索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的结构维度;其次,综合运用关键行为事件法、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明确各维度结构相对应的核心心理指标,为选拔合格的幼儿教师提供标准化测评系统。
2.3开发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绩效和幸福感
建构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不仅直接为新教师选拔以及完善与创新教师选择模式提供标准依据,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教师职业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为新教师培训、师范生培养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此外,也可为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师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教师职业绩效和幸福感的提升。
3.构建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策略 3.1构建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技术路线
首先提出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的概念,探索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的结构维度;其次,综合运用关键行为事件法、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明确各维度结构相对应的核心心理指标;再次,按照量表的编制程序编制《幼儿教师选拨性职业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确定维度权重系数,并进行应用检验。
3.2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维度结构探索
基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概念,确定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容结构。对所提出的内容结构进行判断,从职业人格、职业情感与价值观、职业知识与能力特征、职业道德等方面构建出幼儿教师选拔性职业心理健康的维度结构。
3.3确定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量化指标
使用心理弹性量表、职业适应问卷进行测评。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究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运用方差分析探讨心理弹性潜在类别与职业适应的关系。通过对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职业认知适应、职业技能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客观环境适应这七变量指标进行对将要入职的幼儿教师进行职业适应问卷测评。新入职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水平与职业适应水平也具有紧密的正向关联性,也就是说,新入职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对职业适应具有促进作用。新入职幼儿教师会面临复杂的人际、客观环境,而拥有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有利于良好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新入职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是其职业发展核心素质的表现。通过提升新入职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从教师内部心理角度建立对职业的兴趣,从而增强对职业的适应水平,最终促使其融入工作环境。
本研究虽然探究了新入职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及其与职业适应的关系,但依然存在取样集中、被试作答存在社会赞许效应等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科技管理服务体系优化工程(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1RKYJ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