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坚持科技创新赢未来
“善于创新,热爱探索”,这是大多数员工对王恒最深刻的印象。在陕建华山建设工作的20余年间,他参与的项目数不胜数,不断从建设项目中获取经验、总结规律。
“创新发展”是王恒一直以来秉承的工作精神。2008年他取得二级建造师,2012年取得全国中级QC诊断师,2013年取得贯标体系内审员资格。目前,他任陕西广电融媒体二期指挥部质量技术部副部长。
作为陕建系统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科技工作者,王恒默默地在平凡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由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不断进取,积极创新。
王恒认为科技创新首先要观念创新,打破传统思维,使观念由定向思维转向发散性思维;其次要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全员创新意识;最后要以项目为创新平台,发掘设计、施工中的难点,优先应用新工艺、新技术,通过课题攻关,解决施工难题,总结创新技术经验,申请专利保护,以科技成果转化工法及论文,使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也为项目、公司扩大影响力。
王恒和他的团队完成的“非规则板柱剪力墙的有限元分析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21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等奖。这项成果是他们日夜奋战、恪尽职守,用时间和汗水攻克的新技术难题。经过西安交大创新港米兰学院的建设施工及课题研究,研发出全新的施工方法,对项目存在的深层次技术工艺难点得到彻底攻破。科研成果有效指导现场施工,节约了材料,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共获得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省建筑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三新三小”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篇。
无论头顶多少光环,王恒骨子里仍透着那股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坚定和执着。他接受采访时表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我将继续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为国家、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发展了队伍,也为公司赢得了声誉,在今后的工作中仍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脚踏实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
白新房:标准物质的“探求”者
每当看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相关报道,我们都为之骄傲自豪。锆铪材料是“华龙一号”的关键材料,它的国产化道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锆铪材料的检测技术创新更是“过关斩将”,充满了挑战。
在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有一群“探求”标准物质的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完成了锆铪材料检测技术从追赶、超越到引领的征途。他们,就是汉唐副总经理白新房和他的“标准物质团队”。
白新房是国内知名的稀有金属材料表征评价与分析检测领域专家。他聚焦稀有金属材料领域,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分析表征与测试评价、失效分析等方向的工作,同时围绕微观组织、相结构、织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自2006年进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后,基于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稀有金属材料分析表征与评价领域开展了大量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材料可靠性评价和失效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为产品性能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结果,为企业产品失效提供了准确分析,助力行业技术进步。
在他坚持不懈努力下,历经多年成功锤炼出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教授、高工相结合组成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团队。为了完美解决锆铪材料检测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白新房创新性地提出了化学用、腐蚀用锆铪标准物质研制的思路。该项目填补了领域空白,为锆铪产品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奠定了基础,助力了产品高质量发展。
作为稀有金属材料表征评价与分析检测领域专家,白新房勇挑重担,不断开拓进取。他只要不出差,晚上11点前总能在实验室或办公室看到他的身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取得了多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稀有金属材料表征评价与标准物质制备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他负责研制的锆铪标准物质,能够完全满足我国核电用锆铪材料的安全评估需求,为“华龙一号,中国造”作出了贡献。
白新房和他的团队无私拼搏,为国家材料科学发展殚精竭虑,为标准物质制备恪尽职守。他在科学研究中,执着追寻每一个问题的真相,坚持探求一个个未知的真理!
张凯峰:绿色建材的“智造者”
一双巧手,积淀着经年累月的匠心技艺;精心雕琢,在技与艺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张凯峰2012年入职以来,从中建商砼技术中心到中建商砼西安公司技术中心,再到北方公司技术中心,一直驻守科研一线。10年来,他把自己的智慧、激情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事业——高性能混凝土及新材料技术研发。
立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站在区域混凝土技术研究的最前沿,身处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线,他拥有了大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获得了梦想成真的难得机遇。就在这10年里,他快速成长为区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带头人,主参编专著4部,获得市局级以上科技奖5项,获得授权专利技术24项,发表论文95篇,成为北方公司青年人才的先锋人物和一面旗帜。
2013年起,张凯峰接触建筑固废建材资源化技术研发工作。在股份公司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结合陕西西安地方发展和相关合作单位研究基础,他代表公司独立申报或者联合申报立项建筑固废相关省级课题3项,在建筑固废预处理工艺、骨料性能及制备混凝土、砂浆、砌块砖等制品以及专用外加剂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
2016年,张凯峰作为中建西部建设建筑固废业务项目组成员,被派驻在全国最大的建筑固废PPP项目北京市丰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他参与了项目规划布局、工艺设计及方案论证工作,与中建系统内及全国各地建筑固废行业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丰富的交流和研讨活动。他利用驻京期间积累的建筑固废项目建设和技术经验,为股份公司在福州、成都、西安等地同类型项目做了咨询服务,成为股份公司建筑固废新业务开发建设的先锋者之一。他牵头和主要参与完成的成果已经在北方公司各厂站应用推广。2018年在中建西部建设临潼厂办公楼项目中应用的再生混凝土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再生骨料泵送混凝土全应用在全部主体结构工程的首个项目,具有应用示范的重要意义。
“科研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将论文写在公司生产第一线,带头做科技创新尖兵和急先锋,用创新创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张凯峰如是说。
付妍博:恪尽职守攻坚克难
付妍博是西安创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自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将耐得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职责感、服务意识和协调潜力。
她始终坚持端正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树立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用心性,应对工作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以高度的职责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用心负责地开展工作。同时,她能够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谦虚谨慎,认真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善工作。
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6月发布了《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宣布国Ⅵ重型车排放标准将于2020年起逐渐实施。国Ⅵ标准将成为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对NOx的排放限值制定了更加苛刻的标准,排放限值比国Ⅴ严格了77%,开发出一款高测量精度的氮氧传感器迫在眉睫。
付妍博主动承担这个项目,日日驻扎车间,学习老技术工人的典型经验,探讨技术革新的有效方法,鼓励他们发扬创新精神,不断优化芯片结构,配合电控单元进行了多次台架测试及装车测试。在2021年2月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出国六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同时结合市场变化情况,针对氮氧传感器批量生产工艺进行相关改进,保证产品稳定性,提升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国六氮氧传感器在2021年5月开始实现销售收入,实现销售额500余万元。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付妍博的人生格言;“充满斗志,直面挑战,勇于拼搏”是付妍博的行事作风;“恪尽职守,以身作则”是付妍博的工作标准。她以一名共产党员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书写着对科研事业的无限忠诚,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