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省科协为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重要决策部署,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准确把握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推动党支部建设和业务工作实现新突破,与履职尽责贯通,努力激活科技创新活力,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省科协在照金干部学院举办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党史学习教育报告培训会党的百年历史,是党支持依靠科技进步、关心关爱科技人才、领导推动科技组织发展的历史,是党的领导下科技工作者矢志科学救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史。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深刻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省科协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科协事业发展实践,加深科技工作者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理解,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照金干部学院挂牌成立科技工作者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同时,确保省科协系统学习教育全覆盖。抓好专题学习培训,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带头作用,通过专家学者深度解读、讲党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到科协系统每一名党员干部。
省科协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所属学会会员和高校、企业、院所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加强研讨交流,确保学出坚定信念、学出强大动力、学出使命担当。12项办实事清单发布后,逐项落实,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并通过科技工作者为群众服务,成效显著。
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政治性是科协组织的灵魂,必须把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最大的政治。
省科协坚持以党建带群建,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夯实科协组织基础。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保学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引导学会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深入落实所属145家省级学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做好省委巡视、审计整改工作,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项整治,纠“四风”树新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科协系统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省科协前瞻性研判科技舆情事件,牢牢占领科学传播主阵地,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鲜明地亮出科协旗帜,主动发出科协组织声音,让科技工作者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组织。通过开展“寻找西迁精神传承人”“寻找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活动,以讲身边人、身边事的方式树立典型,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丰富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
系统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
省科协深入挖掘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服务陕西发展大局,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建设科技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省科协每年根据工作节点、时间安排,突出重点活动宣传、做好常规宣传,策划各类专题报道,召开全省新媒体科学传播座谈会。着力实施“百名科技人物宣传计划”,充分利用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资源,开设科普宣传专栏,打造科普品牌。发挥好陕西科技报、陕西科协期刊及省科协网站等自有平台作用,精心打造系列宣传品牌。
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对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进行宣传报道,拍摄科技工作者人物宣传片,对老科学家、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员、优秀科普致富带头人、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进行宣传报道600余人次,着力塑造科技工作者良好形象,提升科协组织凝聚力。开展“了不起的科学idol”主题宣传、“5·30”会客厅访谈直播等活动,展示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普人物的时代风采。举办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巡展,组织原创话剧《寻找师昌绪》、电影《爱的帕斯卡》展演活动,塑造科技工作者良好形象。
畅通科技人才发现培育举荐渠道
省科协积极构建与科技工作者畅通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坚守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命线,强化服务意识,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有温度的服务。省科协多方位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走访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及科技创新团队代表等系列活动。
发挥人才工作独特作用,省科协积极开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陕西青年科技奖评选等品牌活动,及时发现和举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陕西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3届,部分获奖者已经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科技战线的中坚力量。郑南宁院士、樊代明院士、魏炳波院士、郝跃院士等知名科学家都是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组织实施省科协高校、企业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资助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1048个,大力支持处于创新活跃期的年轻科技人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指导年轻人才过好“科研黄金期”,夯实职业基础。
评选表彰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320篇、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员242位。推荐80多名科技人才和集体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全国奖项。同时,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咸阳市十佳科普明星、榆林市十大“驼城工匠”、汉中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等社会影响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