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优秀事迹⑩
-
  赵伟伟:一份春华一份秋实

  在单位,他是一名技术骨干;在领导眼中,他是一名合格的急先锋;在同事心里,他是个靠谱的好伙伴。他以厂为家、奋笔疾书、拼搏一线、敢于创新,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他就是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智能传动研究所职工赵伟伟。
  赵伟伟是一名智能机械工程师,2018年8月自长安大学硕士毕业后入职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入职以来处处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在工作中稳扎稳打、踏实努力、胆大心细,先后参与省级和公司级重点项目18项,发表专利8篇,论文4篇,获得省级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1项。
  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公司混合动力变速器项目开发进入关键阶段,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赵伟伟不顾日益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怀胎十月待产在家的妻子,不远万里,逆风前行,先后两次远赴英国,推进法士特和英国里卡多混合动力变速器项目开发正常进行,确保项目不受疫情影响。
  针对混合动力变速器采用高功率密度、多层扁线电机设计,集成化、高效化带来的冷却困难问题,赵伟伟和团队基于流场分析、热应变分析,采用动态仿真、控制策略优化相结合的开发流程,创新性开发了具有符合空间流场特性导流槽的导热套,强迫冷却液按照一定的流向进行流动,减少流动阻力,提高冷却效率。经试验验证,冷却效率提升16%。同时,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获得了优化的设计结构,导热套轻量化率达到了57%。并成功应用到了公司多款混合动力产品上,且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验证,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引擎,也为公司“4321战略”作出贡献。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是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也是赵伟伟心中的24字箴言,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科研攻坚的道路上,虽然坎坷,但是一路披荆斩棘,得到的却是沉甸甸的果实。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他将继续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李永杰:
  心系装备勇担当胸怀壮志逆难行

  从事空军装备修理技术工作30多年,凭着对空军装备的热爱、对空军装备修理事业的执着,对打赢的使命承诺,国营四达机械制造公司的李永杰在装备修理工装、夹具和模具设计领域不断学习、知难而进,敢于尝试、不懈探索,完成各型装备修理工装设计2960项,解决了修理一线的急需,被员工誉为敢于破解难题、服务部队的技术专家;先后完成部级和厂内科研项目2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先后13次获得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科技标兵等各种荣誉称号。
  空军装备修理企业的本质是通过大修恢复装备性能,保证空军战斗力的持续生成。修理过程中,根据装备机件、部件、系统等损耗情况的不同,需要设计大量的特殊工装、模具,而这些工装、模具的设计,都有其特点,需要根据机件、部件的形状进行设计,没有统一模式。很多人对修理工装、夹具和模具设计领域望而生畏,但李永杰却成了一个逆行者,在这个领域多有建树。
  飞机的襟翼滑轨由于使用频繁极易磨损,造成工作面镀铬层脱落,产品修理时,必须将镀铬层恢复到设计状态,但由于工厂自己不能镀,该项工作一直外委完成,不但费用高,而且周期不能保证,常常延误飞机总装配套时间。2019年,工厂将襟翼滑轨镀铬夹具设计任务交给了李永杰,这项设计看着简单,但设计起来牵涉很多因素。由于襟翼滑轨为大型曲面零件,镀铬面积大,需要大电流镀铬;襟翼滑轨被镀表面上有4条棱边,镀铬时易出现“边缘效应”使棱边处镀层不光滑,出现“粗糙铬瘤”现象;经过反复试验、计算,李永杰设计了大型产品的轻量化镀铬夹具新结构,根据被镀表面积大小,调整阳极铅锑合金板的位置和尺寸,使棱边处镀层厚度均匀、光滑,解决了电镀行业的技术难题。操作者只需将襟翼滑轨装入夹具中即可镀铬,效率提高10-12倍,而且消除了电镀过程中产品棱边处的尖端放电现象,无“粗糙铬瘤”。2021年,在第十八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该项目获“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
  
  张少磊:
  深耕专业技术 凸显科研价值

  曙光很近,就在眼前;理想不远,坚持可及。张少磊2012年毕业于自动化专业,怀揣着抱负与理想顺利应聘至陕西长岭迈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研发部的一员。在这里,他看到了一群青年研发骨干,他们年轻、热情、充满活力和干劲,凭着对研发的热爱与执着,在自己的领域绽放着光彩。自此,张少磊下定决心一定要深耕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凸显科研应用价值。10年的工作中,他在岗位上不断充实自己的技术实力,迅速成长,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拼搏、砥砺前行。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取授权专利4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张少磊与他所在团队长期致力于大功率特种变压器及其绝缘、散热系统的研究。2016年末,团队接到任务要对一款机载多脉波整流变压器大幅压缩体积及重量。该项目难度非常大,运用现有材料很难实现目标任务。张少磊勇挑重任,主动承担项目任务,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经过分析研究,他们从使用新的磁性材料及采用液冷系统两方面积极着手进行产品优化设计。新的磁性材料1J22带材需要进行涂覆处理来解决涡流损耗问题,液冷系统需要解决其连接形式及密封问题,这是该项目的两大难点。对于1J22带材的涂覆,他们不断学习,扎根产线进行涂覆材料调试,不断重复,经过10多轮的试制,最终找到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涂层材料,解决了涡流损耗问题。液冷系统对于该团队来说属于零基础,张少磊带领团队积极走访请教解决密封问题的方法。与高校合作,计算液冷管径、流速及密封等参数。通过仿真验证,确定了整个液冷系统的设计。时经两年,张少磊及其团队顺利且超指标完成了项目任务,取得了发明专利1项,核心论文2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深深扎在张少磊的心里,他相信,以科研兴趣为动力,深耕专业技术,通过长期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终能凸显科研价值。
 
  赵亮亮:
  立足岗位做贡献尽职尽责当先锋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秉承着铁人精神,十年来踏实工作,任劳任怨,他用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油气钻井装备科技创新,他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赵亮亮。
  深耕技术研发,勇挑科研重担。参加工作以来,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赵亮亮一直从事石油钻机管柱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新产品设计研发工作,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坚克难,开展新产品研制,依托重大项目进行技术研发工作,主持或参与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9项,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极大的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结构,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2014年赵亮亮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水钻机管子处理系统关键设备研制”中水平动力猫道的总体设计,该设备为国内首次研制,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该产品整体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海洋钻井平台水平动力猫道的国产化打下了一定基础,实现了国产动力猫道首次在海上工业应用。
  实现石油工人从蓝领向白领的转变一直是石油人的梦想,2019年赵亮亮主持国家科技攻坚任务、中石油项目“7000米自动化钻机研制与应用”中钻台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攻克了适用于油田作业工况需求的机器人多项关键技术,国内首创将机器人技术运用到油气钻井装备上面。
  注重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发展。产品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他在工作过程中坚持“永恒创新、引领市场”的研发理念,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工作理念不断推动所负责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期间攻克了20余项关键技术,发表论文8篇,获专利授权14件,其中第一作者发明专利4件。
  紧盯生产现场,做好技术服务。赵亮亮在工作过程中牢固树立技术与生产深度融合、技术与现场紧密联系的工作理念,第一时间前往生产单位解决处理生产问题,全程参与新产品的生产制造和调试过程;为全面及时掌握产品在油田现场的使用情况,全心全意做好油田现场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定期开展使用情况回访和问题处理工作。
  “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有为要靠天时地利人和,而年华自己能控制、能珍惜。赵亮亮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中超越,在超越中尽展人生梦想的石油人!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