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重农务本,国之大纲。”十九大以来,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我省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以有力的举措、强大的科技力量,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在三秦大地上掀起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独具陕西特色的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在行动》专栏,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由于中药专业的缘故,将他与科技扶贫联系在一起,在“产教融合”的推动下,与药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秦岭中草药引种栽培咨询中心负责人李炳生。
李炳生,从教38年来,热爱教学、钻研业务、乐于奉献,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多次参加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他主编的教材被审定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并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建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辅导团队并担任辅导老师;组建的“本草兴科技服务团队”指导药农种植中药材,获得了陕西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020年被评为“宝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被中共宝鸡市委命名为“宝鸡市爱国奋斗人才标兵”、4月获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3月获得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2022年4月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破解奥秘 使得害虫没有了踪影 2015年,李炳生在宝鸡市科技局的安排下,到太白县桃川镇、鹦鸽镇进行中药种植技术指导。先后到魁星楼村、杨下村、蹇坡村、柴胡山村、吉利沟村、南塬村等进行考察及技术培训,了解到种植户种植的山茱萸出虫率达到60%-70%,严重的地方几乎颗粒无收。
李炳生根据课堂知识及有关资料介绍向种植户解释说:“这个害虫叫‘山茱萸蛀果蛾’,冬季它藏于地下土壤成为虫蛹,夏季羽化成蛾钻出地面,7-10天后产卵,九月初虫卵孵化成为幼虫,钻入山茱萸果实内部。10月中下旬随脱果入土,或坠丝结茧越冬。”“这种害虫有9个多月藏于地下,两个月藏于果中,暴露在外的时间仅20天左右。”李炳生耐心地解释药农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付这种害虫,一年中只有两次防治机会,一次在8月底羽化成蛾期,一次在9月初孵化的幼虫出壳期!”
随之,李炳生介绍道:“8月底用25%溴氰菊酯5000-6000倍液或者用20%杀灭菊酯4000-5000倍液,进行树冠喷洒;9月初再喷洒一次,两次有效杀虫率可达95%以上”。
由于该项技术效果明显,2015年度,李炳生被宝鸡市科技局考核为优秀人员。
一个探索 成就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技术 李炳生教授在教学中善于探索,他在宝鸡西部山区拓石镇的“科技扶贫”活动中,总结出的“柴胡夏播套种技术”极具有地方特色,促进了宝鸡市柴胡规范化、规模化种植。
宝鸡西部山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种植柴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尤其山区农田基本没有水利设施,传统的春播或秋播常会遇到春旱和秋旱的影响,有时难以出苗,有时出苗后也会因干旱而死亡。
李炳生分析认为,宝鸡地区的气候虽春、秋季多干旱少雨,但7、8月份雨量充沛,常常大雨一场连一场,可利用夏季雨季到来前在玉米地进行夏播套种,利用这一阶段的高温高湿条件促使柴胡发芽,试验很成功。
他将这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先后在陈仓区、渭滨区、金台区、太白县、凤县、陇县、麟游县等地进行推广种植,宝鸡柴胡种植的面积很快上升到8万亩以上。2017年他参与了《宝鸡柴胡种植技术规程》的专家评审,该规程成为宝鸡市第一个地方性的技术规范。
目前,宝鸡柴胡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以上。由于种植规范,有效成分柴胡皂苷的含量高,2019年8月宝鸡柴胡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宝鸡柴胡成为了全国著名道地药材。
产教融合 彰显职业教育“工匠精神” 李炳生组建的“本草兴科技服务团队”一直从事道地药材种植。2018年,他带领团队到太白县桃川镇进行南五味子野生变家种的驯化栽培工作。
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的方式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并为农户们对自家种植产品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解惑,帮助农户们有效了解相关植株栽培的种植技巧。
2021年5月,在宝鸡职院领导的关心下,创建了“太白县五味子种植推广科技示范基地”,使宝鸡职院的学生有了“教产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2021年9月,他根据多年社会服务经验组织学生团队,参加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五味生“金”——做五味子生态栽培技术的践行者》竞赛项目参赛,荣获陕西赛区铜奖。
李炳生教授热爱教育事业,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他躬耕力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