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宇:潜心环保守护绿水青山
雷宇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从事市政排水工程、环境工程设计工作,现在是陕西环保集团水环境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中心工程师。
作为一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他在工作中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搞创新不能只是停留在纸上,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将创新应用到工程中去。他参与了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垂直流迷宫技术的引进、开发及应用,在省科协主办的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蓝田中小学污水处理项目中,他与团队克服项目学校众多、校址分散、情况复杂、时间紧迫等困难,披星戴月,迎难而上。在项目初始仅用五天时间便完成了蓝田县二十余所中小学校的详细调研工作,足迹遍布蓝田县全境。在项目实施阶段,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摒弃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创新性的采用了新型垂直流迷宫污水处理技术,并基于该技术开发了垂直流迷宫技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智慧运营平台,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水质水量、运行状态等进行采集、存储、分析与管理,以数据为支撑实现处理站自动运行和远程控制,实现无人值守的智慧化运营。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投产,出水水质良好稳定达标,取得了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基层工程技术人员,雷宇深刻认识到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无处不在,一种新思维、一种新方法或一种新工艺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效率提高、资金节省或是技术突破。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的束缚,方能取得突破。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他在基层积累经验、在基层贡献智慧、在基层谋求创新。
细微之处见恒心,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天更蓝水更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出了自己的创新之力。
郭超:怀揣儿时梦 笃志做科研
十八年前,她乘着绿皮列车驶向梦的远方。守着“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开启她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泪水与汗水铸就她完成第一阶段学业。本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追求,抱着“诚朴,勇毅”的精神,开启她硕士学习历程,坚持与努力助力她完成第二阶段学业。载着“祖国、荣誉、责任”的抱负,开启她博士学习历程,责任与义务迫使她完成了这段学业,丝毫不得有任何懈怠。少时脑海中刻下的种种印记是她勇于探索的源动力:大街小巷日常积累的垃圾在降雨冲刷下统统进入城市河湖,污染了城市水系,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威胁,那时她立志要做一名环境卫士。她就是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郭超。
博士期间,她师从国内著名的海绵城市科研专家,围绕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LID)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采用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等研究手段,在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典型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效果与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明确了海绵城市典型LID措施(雨水花园、人工速渗设施等)对西安地区降雨径流及污染调控的效果,定量评价了不同LID设施对城市雨洪及污染的调控效果,揭示了典型LID措施集中入渗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规律。主持完成了陕西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专著1部。
郭超和她的研究团队申报的“黑臭水体原位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项目获得2021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等奖。黑臭底泥污染隐蔽性强、异位处理成本高,并且清淤过程因扰动易导致污染物大量释放进入水体,造成严重的生态风险。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低成本、高效率、低碳化的底泥原位钝化、氧纳米气泡增氧等黑臭底泥治理技术以及高效除藻、生态浮岛、河岸带生物地球化学障阻隔等水生态修复重建技术。融合GIS、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了黑臭水体智能物联网在线监测与来源解析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并进行了工程应用,成功破解了黑臭水体内源控制和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出发点,遵从自然修复、自然净化为主,人为干预、人为参与为辅的科学理念,提升和优化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水体长治久清的目的,保障了城市水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少时的梦想虽然模糊,但一直潜伏在她的心底,使她永不放松,直到她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她才寻到了光明。
何川:埋头钻研选矿专业技术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骨干何川生于1983年5月,四川平昌人,2007年7月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专业。毕业至今一直扎根在秦岭深处矿山从事选矿技术和管理工作。
2013年,负责的“钼精选尾矿中细粒级钼回收”科研项目,从科研到工业实践设计,从厂房设计到现场施工、协调,生产调试,经过4个月调试,各项指标达产达标。该项目2014年至2020年底为公司贡献利润约2.5亿元,解决了微细粒铜钼矿分离的世界性难题,经专家评审,该项目为国内首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2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设计铝行业炭渣冰晶石回收环保项目,实现危废绿色回收。
在自己所属的领域他可以尽情施展,2011年至今共实施降本增效工艺优化项目12项,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劳动者;2014年获陕西有色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年获集团公司科技劳模;2021年获秦创源、泾河新城杯优秀奖,陕西省2021年三新三小一等奖;2021年度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劳动竞赛优秀个人。
从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到管理,从理论走向实践。他全面负责车间工作,不管是车间还是选矿区,紧紧围绕以生产为中心,克服诸多困难,开拓创新,多点发力。车间管理上,精抓设备管理,夯实生产基础,全面落实设备标准化,设备综合运转率达到国内领先;狠抓生产关键节点,关键指标用数据说话,并配套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了员工能动性;同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解决岗位结构性缺员,实现多劳多得;实行安全力推层级管理,压力逐级传导,力推安全精细化和现场精细化工作,全力提升物本和人本安全,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实现持续安全清洁生产。
2020年度,所负责的车间荣获集团先进车间、基础管理标杆车间、车间药库班荣获集团劳动竞赛先进班组,天车班荣获集团五一巾帼标兵岗。个人获2020年度华州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陕西有色现场精细化指定参观交流车间;陕西有色工作组和集团公司和指定参观、交流支部。
发展无止境,改善无极限,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何川及他的团队,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贡献智慧,挥洒汗水。
王强:科研永无止境我持之以恒
仰望星空,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缓缓升空,小小的他坐在电视机前满眼星辰,那是梦开始的地方。十七年后,壮志满怀的他毅然投身于祖国航天事业最前沿,加入陕西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密封设计研发工作,他就是航天工程师王强。他始终奋战在密封产品科研生产一线,秉持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砥砺前行的工作态度,先后主持开展公司两个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密封的设计研发工作,荣获2022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21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在主持《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柔性动密封技术》项目时,王强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先进柔性动密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轮缘处现有迷宫密封结构存在的泄漏量大、生产周期长等问题,通过改进设计在航空发动机上已经得以成功应用的柔性指尖密封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难题。王强及其所在团队经过潜心科研,逐步改进设计、优化结构,突破了产品高精度加工工艺及密封试验技术等关键难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产品的研制与交付任务。该产品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涡轮泵动密封产品的制造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涡轮效率。经过调研,王强发现需要进行动密封的叶轮机械均可应用该柔性指尖密封结构,若打通工艺及生产路线,实现产品量化生产,其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科研并不是高高在上,而往往是从最细枝末节的问题出发,经过不断的探索、深入的研究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必然能攻克难题,推动技术不断进步。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荆棘丛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当勤奋共勉、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