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企舆情应对的几点思考

□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张曦月

陕西科技报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全媒体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各类利益相关群体诉求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企业面对舆情危机呈现高发趋势。
  如何制定企业舆情应对方案,不断提高企业舆情搜集能力、研判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总结出一套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舆情应对工作法是每个国有企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备功课。
  舆情事件典型类型分析
  时效性抢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的建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为了抢头条、抢点击率,新闻从业者分秒必争,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提高新闻发布时效,很多新闻工作者都热衷于缩短新闻流程,减少求证和把关环节,以抢占发布先机,实际上却给谣言和虚假新闻创造了空间。
  盲从化转发 新闻盲从化是指媒体在转发新闻时,不加考证而完全照搬,其与时效性相辅相成,构成了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安全隐患。微信群、QQ群等网络群组,相互粘贴转发同一事件,形成舆论风潮。
  碎片化解读 媒体标题党行为是当下舆情事件的主要乱象之一。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适应网民的碎片化浅阅读方式,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报道和同质化的内容转发中吸引眼球拔得头筹,将功课做在标题上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断章取义,造成公众误解,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舆情危机。
  标签化引导 某些新闻从业者对一类现象或群体的某个特征传播过多,容易在舆论中形成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就会被标签化。标签传播也常常被媒体记者所采用,其利用舆论固定的成见对新闻内容进行主观性暗示,突出事件中的人物或价值标签。很容易以偏概全,扩大舆论的负面情绪。
  舆情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性
  公司声誉受到直接损害 一些公司运作的合法规范的行为会被部分自媒体过度解读、甚至结合某些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歪曲解读,影响企业的形象。例如:事实上,这些都是公司正常的投资行为,也是符合监管要求下的规范操作,公司只能通过公告予以澄清。
  维权成本高 传统媒体具有严格的新闻原则和规则,对事实、信源等内容负责。而自媒体数量千万,其本身无采访权,发布的信息或为转载,或为根据“道听途说”撰写观点性文章,容易造成信息混乱,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口碑修复难度增大 过去企业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均有相对成熟的办法和渠道,但如今公众阅读习惯已经改变,网络成为主阵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被挤压。面对数量众多的自媒体,企业宣传成本增加的同时,效果却不如前。
  正确构建国有企业舆情应对观念
  为了强化与媒体的沟通协调,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全媒体时代国有企业工作规律认识,正确对待新媒体,不断提高运用和应对新媒体的能力,培养专业队伍,健全长效机制,运用最有效方式,增强沟通能力建设的实效性。
  正确认识媒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主流媒体已由过去单纯的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迅速扩展到新兴网络媒体,可以说媒体的强势发展为我们的工作宣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适应形势发展和传媒出现的新变化,我们要高度重视,增强提高沟通能力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要正确认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二者的关系,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树立正面宣传激励推动工作、舆论监督鞭策促进工作的思想意识,善于运用媒体推动工作。提高企业工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积极构建良好企媒关系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既是舆论的受众也是舆论的传播者,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引导。要强化“善联媒体”意识,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制定和落实《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协作制度》,做到联系沟通经常化、制度化,尤其是加强了与主流媒体、各大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的联系沟通。要完善与宣传、网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强化网络外交,主动与重要网站、电台等沟通,在发布、监控和引导上取得外部的支持,保证信息畅通,形成统一、互动、共为的工作体系。
  构建企业舆情应对体系
  建立完善的媒体来访登记制度 新闻媒体来单位直接采访,接待者先要核实记者身份,了解采访事由,并在宣传办备案,重大事件的采访需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公司宣传部。
  形成不良媒体的违法违规的档案建设制度 记者在新闻采访和社会监督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得到了人民的充分信任,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而一些不法之徒以“记者”名义行骗,以“曝光”敲诈,败坏了新闻记者的名声。特别是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各单位是假记者经常敲诈勒索的对象。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出台不良媒体的违法违规的档案建设制度,旨在让假记者、不良记者寸步难行,让真正的记者一路畅通。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以及相应的新闻发布工作机构。面对突发舆情,新闻发言人要在企业授权范围内,敢于及时发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提出整改方案,大力传播正面声音,迅速掌握话语权,积极影响和引导舆论走向。
  建立舆情监控工作机制 在主要时间段对重要媒体进行实时监控,掌握舆情动态,追踪舆情发展。坚持舆情即时汇报反馈制度,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产生时间、主要内容、受众反应等各项内容,必要时编发《舆情快报》,及时向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报送。每天定时进行网络舆情搜索,查阅当天所有媒体信息,对舆情动态进行全面监控。在发生重大舆情时,进行不间断实时监控。
  形成全员参与舆情应对工作局面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内部公众,是企业对外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公共关系行为主体。在一些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我们要教育引导员工,在舆情事件中不信谣、不传谣,并自觉抵制谣言,维护企业形象。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新形势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同媒体打交道的频率相较以往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要提高国有企业舆情应对水平,就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国有企业的舆情特征,增强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认识自身企业与媒体关系的紧密程度,针对媒体本身的特征和诉求展开交际,构建和谐的媒企关系,才能减少企业舆情事件的发生。